第二十二章 招授郡堂指荥阳 (第3/3页)
入耳,李善道心知,李公逸降从这件事已定。
却李公逸这通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令在座诸臣无不动容。周文举、綦公顺听得热血沸腾,双拳紧握,刘兰成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微笑,薛世雄、陈敬儿等则神色放松,颔首赞许。
李善道离座,下到堂中,亲扶他起来,说道:“公骁武忠勇,真栋梁之材!快快请起!”
顺着李公逸的归附,他环视诸新附之臣,目光如电,一股磅礴的王霸之气沛然而生:“诸公!今日得见周公忧民之心,綦公、刘公安境之智,李公杀贼之勇,我心甚喜!公等皆山东栋梁,得公等佐翼,此乃天意佑我!值此风云际会之时,我当为诸公正名授职,共襄盛举!宣旨!”
侍立已久的薛世雄应声出列,展开黄麻诏书,昂声宣敕,声荡梁宇:“敕:授周文举韦城县公、金紫光禄大夫、左翊卫将军,隶左翊卫大将军陈敬儿节制。授綦公顺北海郡公、右光禄大夫、北海郡总管。授刘兰成益都县公、银青光禄大夫、北海通守。授李公逸梁郡公、右光禄大夫、梁郡总管。授李善行雍丘县公、银青光禄大夫、梁郡都尉!”
——“金紫光禄大夫”等这几个“大夫”衔,俱是杨广大业三年改制后的散官官名。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等制后,李善道接受魏征、裴矩等的建议,不再杨坚、杨广两朝的散官体系混用,废弃了杨坚朝的散官体系,改暂只用杨广改制后的散官体系。杨广改制后的散官体系,如前所述,与杨坚朝的散官体系相比,主要在於三个区别,一个是精简,一个是“上柱国”此类重号不用了,一个是文武散官不再分开,糅合在了一起,从五品以上称大夫,以下称尉。
周文举、綦公顺、刘兰成、李公逸、李善行五人,面露激奋,再拜於地,齐声高呼:“臣等叩谢大王隆恩!天高地厚,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李善道归座,受众人礼拜。
秋阳粲然,透过雕花窗棂,洒下道道光柱,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跳跃,如同此刻堂内激昂的情绪。碎金般的光斑落在李善道棱角分明的脸庞上,衬他得更加英气勃勃。
他轻抚颌下短髭,目光扫过堂下英才,复又举目,投向堂门外澄澈高远的碧空,从容说道:“李密空负虚名,罔顾大义,无节之贼也。徒拥数十万之众,而行降隋自污、进退失据之举!於我视之,其众纵号百万,不过冢中枯骨耳!覆灭只在须臾!”
无论薛世雄、李善仁等旧勋,抑或周文举、李公逸等新锐,闻得此言,见其从容自若之态,秋日的阳光斜映之下,只感端坐主位的李善道,诚然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无不为其气势所摄,众人心悦诚服,薛世雄等亦拜倒,山呼之声,撼动梁椽:“大王明见万里!臣等钦服!”
李善道按剑而起,身姿挺拔如岳峙渊渟,眼中锐气勃发,神采飞扬:“我意决,岂容李密这等不义、无节之徒猖獗?为翟公复仇,为天下英雄除害之期,即在今朝!我已传檄三路。
“檄秦敬嗣、刘黑闼,严守陕虢、河东门户;檄黄君汉率本部精兵,驰援河内;檄高曦、高延霸、萧裕诸部,即日渡河!”他看向李公逸,朗声笑道,“李公,何须坐待罗士信来犯?待高曦、高延霸、萧裕诸部兵锋汇聚,我便要主动出击,直取荥阳!先将罗士信这支李密的先锋爪牙,给它摧折,打出我汉军的声威!进而廓清河南,克取洛阳,还收山东人心!”
原来,李善道早已成竹在胸。
面对李密降隋引起的一系列变局,经与李靖、屈突通、魏征、裴矩等计议,他已经定下了明晰的方略。陕虢、河东为西线,固守为主;河北为南线,亦以守为主;而在山东,也就是东线,则以进攻为主!并且在东线的进攻,越早发动越好!发动得越早,就越有利於李善道。——罗士信立足不稳,出其意料,此是一利;李密新降隋,其军心而下肯定是最混乱的时候,短时内,他难以对先期遣往荥阳的罗士信,派出多少的后援,此是二利。
堂内气氛顿被点燃,战鼓好似已被擂响!
众臣皆振奋激扬,热血沸腾,李善道的话语尚未落地,便即争抢请战。
朗照的秋阳光中,李善道按剑而立的挺拔身影被拉长,投映於光洁的地面,长长的影子,宛如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已然出鞘半寸,锋镝直指中原腹地,——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