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武召聚议洛口 (第3/3页)
在河东此战中,俘获了郑元璹,前不久,将他从河内专门调向东郡。子直,郑元璹此人,你熟悉与否?”
所问之人,是郑颋,“子直”为其字。
郑颋也是出身荥阳郑氏。
他没有兵略之才,能得李密重用,靠的是家族门第与他的声望,因适才他没出言。
闻得李密此问,郑颋答道:“回明公的话,郑元璹系鄙族北祖后裔,与臣系出同支,然非同房。其父郑译,为隋开国元勋,文皇帝曾言,‘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此明公当知。至若郑元璹,其人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长於言辞,颇有才干。”
他知李密询问郑元璹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是担心郑元璹可能会有助於薛世雄等招揽荥阳的士心,故简单地介绍了下郑元璹的能力之后,便将介绍的内容,转到了郑元璹及其家族在荥阳的影响力上,说道,“郑元璹其房,自洞林公以今,历仕诸代,世代二千石,在鄙郡根基深厚,亲友故旧遍布。一旦他到东郡,薛世雄有意窥我荥阳,他或将会有利於之。”
荥阳郑氏的共祖为后燕时的太子詹事郑温。
郑温三子,分成了其族三支,这三子被他们的子裔各号“北祖”、“中祖”、“南祖”。
三支之下,又各分数房。郑氏北祖名叫郑晔,是郑温长子,其有六子,他这一支,便共六房,一子一房。“洞林公”,系郑晔的第三子,他这一房,号第三房,又以其名,号“洞林房”。如前所述,郑元璹就是出自“洞林房”,是郑洞林的直系子孙,是郑洞林的五代孙。
却这荥阳郑氏,三支子孙,北祖这一支最盛,南祖这一支次之。
北祖六房,其余五房不提,只说第三房洞林房,诚如郑颋所言,的确是由北魏而隋,世代簪缨,最低的官职都是一郡太守,太常卿、中书令、司空等等朝中显职也都不乏。
必须得说,薛世雄请调郑元璹为其与李密争夺荥阳士心的佐助,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李密听了郑颋的回答,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说道:“郑公,总攻洛阳之当下,荥阳关系我军后方,至关紧要,断不容失。如公所言,郑元璹在荥阳很有名声,我等就此,不可无有应对。我意,便劳公一遭,为我循抚荥阳、山东诸郡,何如?”
郑元璹是荥阳郑氏子弟,郑颋也是。论郑颋其房的历代仕宦,不比郑元璹房差;论当前身份,郑颋是李密的右长史,——尽管两人分属两个势力,但地位也比郑元璹高。用郑颋循抚荥阳等地,以减轻郑元璹的影响力,在士心上与李善道抗衡,正是一个对此的极好的应对之策。
却郑颋自无拒绝之理,躬身领命。
定下了此事,李密请他还席,重新看向房彦藻等,又一次地征询房彦藻的意见,说道:“孝朗,祖公的议论和担忧,深得我心。李善道其虽草莽,俨然小已有雄主之姿。卿对近日河北的这些事,究竟有何看法,何不细说一二,给我,也给在座诸公听上一听?”
房彦藻离席起身,恭谨地行了个礼,没有便就回答李密的点名问话,而是先环视了一圈堂中的众人,视线停落在一将身上,然后回答李密,说道:“明公,徐大将军与李善道不仅同乡,其父徐公现居贵乡,其姊徐氏现为李善道妾室,旧谊深厚,交往非浅。是以,徐大将军对李善道其人其性,必比臣等更为了解,对李善道现於河北正在做的这些事,也必比臣等更能有独到见解。臣愚见,明公何不就先问一问徐大将军,请徐大将军说说他的看法?”
他视线停落的这人,二十出头年纪,坐在单雄信下手,神色恭肃,可不就是徐世绩!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徐世绩身上。
李密面带微笑,目光也投向了徐世绩,微不可察地停顿了半瞬,眼光似乎在某一刻变得有些深沉,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常态,温和地说道:“茂公,左长史说的是,我倒险些把你与李善道同乡此事给忘了。卿与李善道相熟,想来应对河北近来诸事,别有高见?你说说,就李善道大败宇文化及、军政改制、窥我荥阳诸举,你是何见?”
徐兰,这个听说最得李善道宠爱的妃子,是徐世绩的亲姐。其父徐盖,现居贵乡,并亦听说,李善道待其甚为敬重。这是徐世绩家里两个至亲,现与李善道的关系。另外,还有黄君汉降李善道的前车之鉴!徐世绩当於此际,迎着李密等的视线,内心深处是何想法、感受?
别人不能知晓。
李密和众人可以看到的,只是他从容地从席上站起了身,整束了下衣袍,毕恭毕敬地朝着李密行礼,继之,是他语调平稳的回答。他一开口,就令堂中诸人为之惊讶,李密为之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