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未曾想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未曾想到 (第2/3页)

再不用担心因脸皮问题而吃不饱了。想吃什么转上一转,哈哈,手到擒来,妙啊。

    当天来醉仙楼吃饭的人,每个人都恨不得把台面拆了研究一番,顾不得形像,趴在桌上又是摸又是看的。啧啧称赞,这是谁想出来的啊?是吃什么长大的啊?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妙啊。

    当天凡是来吃饭的人,还没点菜,就向伙计订下这样的玻璃台面及转轴。

    幸好傅紫萱早有准备,早早就找了一处玻璃加工坊签了五五分成合作协议,又早料到这样的情况,早早备了几十块台面及转轴等在那里。

    玻璃台面一米直径的八十两银子,一米二的一百两,一米五的一百五十两。更大的要面议,还要看工匠能否做得出来。因掌握制作玻璃方子的人并不多,玻璃工坊也并不多,所以玻璃制品的价格都是极贵。

    傅紫萱这次和赵坤下了大本钱,把前几个月所赚的全投进去做了玻璃台面了。全部在雅间的圆桌上都配了一张,而且不只是云州的醉仙楼,其他各处也纷纷订制。不过云州醉仙楼所花费的成本不到一个月就把成本收回了,而且盈利还番番地涨。其它地方的酒楼倒是慢了一些。

    当天只要来醉仙楼吃过一回的人,就再也离不开这个醉仙楼了。

    后来连四方来往客商都知道醉仙楼响当当的名号,来云州不去醉仙楼就不算来过云州。来醉仙楼的人每次还总会大小食盒地又吃又拿地,就是那个可以旋转的餐台都被人恨不得拆下来随船带回去。

    后来傅紫萱看到商机觉得有利可图,专门谈下一间将要倒闭关门的铁匠铺子,出图纸与他五五分成,专做餐台的铁制转轴。外来的客商玻璃台面可能带不回去,带几个转轴回去还是可以的。

    最开始几个月是五两银子一个,每天都能卖上几十个。后来慢慢传开后,就降为二两银子一个,每天还都能卖上几十个的,每月光卖这个转轴就能养活醉仙楼几十号员工,还有剩的。

    话又说回来,只说开张那日,当天的“饭桶”可是供不应求。

    木匠做的几百个饭桶都不够用了,就是伙计及时回收,厨房里的洗碗工就是不停歇的洗也不够用的。而且还有不少人要花钱买回去的。用荷叶把饭打包起来都不肯,非要连着木桶带走。

    当天只好限量卖,一桌只限买一个饭桶,再多没有了。客人抱怨不已,开张次日来者更多了,相当一部分是冲着饭桶来的。

    其实饭桶里的饭也只不过是另一种炒饭罢了,用各种调料和酱油把米搅拌匀了,又把米在锅里炒了,才开始加水煮。炒的时候加了各种调味品,加了肉丝、玉米、青豆、鸡蛋、虾仁、胡萝卜丁、甘蓝丁、还有鱼仔等等十几种料,如彩虹一般各种颜色。

    为了保温,装在带盖的小木桶里,木桶大小都是一样的,里面能装五六个人的量,每人能盛一小碗。后厨按每桌人数往木桶里装米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