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6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46集 (第2/3页)

不干涉内政等原则。新政权奉行全方位、均衡外交,在总体方针上,摒弃卡扎菲时代“个人外交”、“非洲领袖”的烙印,践行相对务实、温和的“新外交“理念,将本国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立场的出发点,重视民意和对外民间交往。

    对外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卡扎菲执政后,利美关系一直紧张。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美指责利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91年,美、英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了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2003年8月,利在洛克比问题上对美、英做出重大让步,表示愿支付27亿美元巨额赔偿并为利官员行为承担责任。2004年利美恢复代办级外交关系,美宣布全面取消对利经济制裁。2006年美宣布全面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并将利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2008年1月,利外长沙勒格姆访美;9月,美国务卿赖斯访利,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美公开要求卡扎菲下台。3月,美联合多国部队对利实施军事打击。美向北约移交对利军事行动指挥权。7月15日,美宣布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合法执政当局。

    同欧盟的关系

    在利局势发生动荡前,欧盟是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主要销售地。2007年,欧盟与利签署了全面恢复与利关系的框架协议,并宣布与利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欧盟于2月28日决定对利政府实施制裁。4月12日,欧盟外长发表声明,呼吁利政府停火,并要求卡扎菲下台。5月22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访问班加西,宣布欧盟驻班加西办事处正式运行。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利比亚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成员国。但卡扎菲认为阿盟没有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阿国在洛克比等问题上对利支持不够,多次威胁要退出阿盟,并与沙特等国领导人爆发激烈争吵。

    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阿盟中止了利在阿盟的席位。3月12日,阿盟召开外长会并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在利设立“禁飞区”。8月25日,阿盟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人民惟一合法代表,并恢复利在阿盟的席位。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卡扎菲执政时期,利积极参与非洲事务。1997年8月,利倡议成立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1999年9月,卡提出建立“非洲联盟”设想。2000年7月,卡推动非统第36届首脑会议通过《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非洲联盟正式成立。卡还提出设立非盟联合政府并进而建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