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集 (第3/3页)
·伊斯哈格(1856~1885)的诗歌和作品热情歌颂人的尊严和自由,他还翻译介绍了一些欧洲文学作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批文学家不堪忍受压迫,流亡国外。剧作家艾布·赫利勒·格巴尼(1833~1903)侨居埃及,根据历史传说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诗人奈西卜·阿里达(1887~1946)侨居美洲,是旅美派文学中“笔会”的重要成员,著有历史小说《迪库·金的故事》(1921)。
1920年,法国对叙利亚实行委任统治。1921至1945年间,人民举行多次武装起义,这对叙利亚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人舍菲格·杰卜里(1898~)在《黄莺之歌》一诗中,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殖民主义对人民自由的压制。海鲁丁·齐拉克利(1893~)的《我的祖国》等诗,猛烈抨击殖民主义者的暴行。麦尔德姆·贝克(1895~)在《盟约和邻居》中,揭露殖民主义宰割弱小民族的命运。诗人巴德维·杰拜勒(1904~)等也写了大量诗篇,声援民族斗争。诗人欧麦尔·艾布·雷沙等则用象征和寓意手法抒发对祖国、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这一时期著名作家迈阿鲁夫·艾纳乌特(1892~1948)的小说《欧麦尔·本·海塔卜》(1936)、欧麦尔·艾布·雷沙的诗剧《济·卡尔战役》(1936)等历史题材的作品和赫利勒·欣达维(1906~)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戏剧《盗火者》,歌颂了阿拉伯民族光荣的历史和反抗异族的传统。有些作家则描写社会现实生活,如苏卜希·艾布·厄尼迈的小说《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与秋》(1931),穆罕默德·奈贾尔的《大马士革宫廷》(1937)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斗争和婚姻爱情方面的问题,但大多带有伤感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