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集 (第2/3页)
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1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意识的抬头,民族母语的教育权与传播权逐渐受到重视。譬如,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已经使用一些少数民族语如苗语、泰语、高棉语等放送。
越南语因为过去曾用汉字且有许多汉越词,于20世纪初曾被误会为汉藏语系的成员。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越语应该分类在南亚语系底下较适当)。越南语大约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数腔调及词汇的差异外,基本上方言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理解。建国后越南是以位于北方的首都河内腔为标准。
文字
越南古代使用汉字,阮朝嗣德帝曾说“我越文明,自锡光以后,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理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越南古代典籍《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南实录》及家喻户晓的《南国山河》、《平吴大诰》等作品均用汉文写成。封建时期的越南发展出民族文字“喃字”;越南著名的喃文小说《金云翘传》(阮攸著)便大量采用了喃字。此间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富春政权(1788年~1802年)的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用拉丁字母拼写越南语的书写体系流行起来,之后取代喃字成为当今越南的官方文字。这种文字叫做国语字(Chu Quoc Ngu),是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法语:Alexandre de Rhodes)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整合而成。
16世纪末经由西欧传教士传入罗马字来书写越南语。经过不少传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国籍传教士“Alexandre de Rhodes”(亚历山德罗)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罗马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