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集 (第3/3页)
包含性格上形成对比的慢板、快板两个部分。19世纪初叶,在韦尔本科什舞曲基础上形成了恰尔达什舞曲。这种舞曲保持了韦尔本科什舞曲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快板部分被大大发展了。恰尔达什舞曲的第 1部分称为拉舒,是慢速的,带有忧伤格调;第2部分则称为弗里斯,是快速的,情绪激昂热烈。这种舞曲通常采用的音阶被称为“吉卜赛音阶”,其特征是小调式的第4级和第7级是升高的,形成了在3、4级和6、7级之间有两个增二度音程。
专业音乐
匈牙利专业音乐的发展在中世纪虽然受到土耳其入侵的阻碍,但是仍然有所发展,如16世纪前半叶已经出版了最早的匈牙利文的世俗音乐作品集;并出现了象B.巴克法尔克(1507~1576)这样在欧洲有影响的作曲家和琉特演奏家。17世纪末匈牙利被奥地利吞并,此后哈布斯堡王朝竭力推行文化上的日耳曼化,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发展又受到摧残,音乐事业多把握在德意志等外国人手中。18世纪在上层贵族府邸中常设有具备相当水平的管弦乐队和合唱团。例如J.海顿就曾长期在匈牙利的P.A.埃斯泰尔哈济亲王的乐队中工作。
生活题材
与此同时,匈牙利城市音乐生活发展起来,出现了最早的匈牙利音乐喜剧。19世纪中叶匈牙利民族运动兴起,在它的推动下民族音乐文化有了重要发展,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是F.李斯特和F.埃尔凯尔。李斯特虽然长期活动于法、德等国,但他始终同匈牙利的音乐传统保持着联系。他不仅创建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在国内从事演奏活动,而且在器乐创作中大量运用匈牙利人民生活的题材和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素材;他的20首《匈牙利狂想曲》成为匈牙利民族音乐的重要文献。埃尔凯尔则是匈牙利民族歌剧的真正奠基人。他的创作、演出、教育活动,对19世纪后半叶匈牙利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歌剧代表作《洪尧迪·拉斯洛》和《邦克总督》成为匈牙利民族歌剧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