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6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56集 (第3/3页)

。其中1-14岁占29.93%,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62.71%,余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3.36%。

    乌拉圭人口迅速老年化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和大量移民造成的。1996年出生率为16/1000,2004年降至15/1000;1997-2005年间,对外移民10.8万人,与此同时外国来乌移民仅为1.25万人, 这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一半。

    民族

    乌拉圭为移民国家,白种人占总人口的90.8%,大多为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印欧混血种人占4.9%。

    截至2020年,共有约450名华人在乌拉圭生活工作。

    国家象征

    国名

    乌拉圭得名于乌拉圭河,“乌拉圭”为该河流瓜拉尼语名称的西班牙语发音。对于这一名称有多种不同释义,如“鸟河”(查鲁亚语“乌拉河”,其中“乌拉”(urú)意为鸡雁)。此名称亦有可能源自与当地盛行的称“乌拉瓜”(uruguá)的河流蜗牛。

    西班牙殖民时期及其后,乌拉圭及其周边地区称“内普拉塔”(Cisplatina)及“东岸区”(Banda Oriental),后亦称“东岸省(英语:Provincia Oriental)”,而在独立后则最终称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la 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

    中文译称方面,在1956年以前,新华社、《世界知识》等将其译为“乌拉圭东方共和国”,但因为“东方”容易让人对该国产生错觉及歧义,故在1956年乌拉圭驻英属香港领事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接受了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徐勇焕的建议,将“东方”改成“东岸”,延续至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