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集 (第2/3页)
宣传武器,与拉丁美洲的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作品有《要古巴,不要美国佬》和卡洛斯·普埃布拉为送别格瓦拉而作的《永别了,指挥官》。
文学
古巴文学史的开篇之作是希尔维斯特雷·德巴尔博亚创作的《耐心之镜》(1608年)。19世纪迎来其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西里洛·维亚贝尔德所著《塞西丽娅·巴尔德斯(天使山)》。
革命题材是古巴文学的最为醒目的标签之一。何塞·马蒂出版了《自由的诗篇》《纯朴的诗篇》《流亡的花朵》等诗集,革命构成了古巴近现代史的主旋律,也成为了古巴文学的重要题材。除了上述纯文学领域的作品,古巴国内还出版了大量与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相关的传记或日记等,如《我的一生:卡斯特罗访谈传记》《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等。
1939年至1960年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此期间写下了代表作《老人与海》。
电影
20世纪40至50年代,由于美国电影的垄断组织统治了古巴电影市场。古巴电影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摆脱困境,古巴电影工作者开始与墨西哥电影创作人员合作拍摄影片,合拍的影片中有《街头天使》《不该出生的人们》《命运的打击》。
1959年,古巴电影艺术和电影业协会成立,并被授权管理国内的制片厂、电影院及放映网络,之后,古巴诞生了一批深受新现实主义与纽约学派影响的优秀影片,《土地属于我们》《住房》《古巴在跳舞》《革命的故事》等成为其中的代表。 《草莓与巧克力》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古巴影片,2005年的公路片《古巴万岁》是第一部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的古巴电影,古巴电影共四度获得戈雅奖最佳西班牙语外国片奖。
在古巴举行的国际电影节有:拉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