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集 (第2/3页)
marian))于1653年以拉丁文出版了第一本立陶宛语的文法书《立陶宛语文法》(Grammatica Litvanica);19世纪的语言学家卡齐米埃拉斯·布加编纂了更为详尽的20册《立陶宛学术辞典》。
20世纪作家尤纳斯·亚布隆斯克里斯(英语:Jonas Jablonskis)的文学作品对立陶宛语文的发展影响重大,他将字母ū引入了立陶宛文中,他考察的语言学资料至今仍为学者研究、编辑时使用的参考文献。
宗教
天主教自1387年立陶宛基督化以来即为该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全国信仰天主教者占77.2%,沙俄与苏联时期政府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天主教会均受到迫害,苏联时期许多天主教神父与修女领导反苏抵抗运动,他们在1972年至1989年出版《立陶宛天主教会记事》,纪录当局对教会的迫害以及其他qinfanrenquan的行为,立陶宛北部的十字架山即为和平抵抗的象征,苏联政府曾数次尝试以挖土机将其破坏。
除天主教外,立陶宛有4.1%的人口信仰东正教,多为俄罗斯裔立陶宛人,另外有0.8%信仰东正教旧礼仪派,其社群可追溯至十七世纪中叶。宗教改革对立陶宛的影响不若在东普鲁士、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般强烈,信仰基督新教者只有0.8%(路德宗0.6%、归正教会(英语:Lithuanian Evangelical Reformed Church)0.2%),有文献记载二战前信仰新教的人口占3.3%,多为居住在克莱佩达地区的德国人与普鲁士立陶宛人(英语:Prussian Lithuanians),但他们在战后多被驱逐,现时的新教徒多为本地立陶宛人。1990年代起也有新的福音教会来到立陶宛。此外利普卡鞑靼人(立陶宛鞑靼人)仍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尚存的犹太人也维持了犹太教的信仰与文化。
近年来一种称为洛姆瓦的新异教信仰人口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