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集 (第3/3页)
。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663亿美元。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国家象征:
国名
奥地利的德文名称Ö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语Ostarrîchi,即是“东方的边藩”,首见于996年一个记录。该名可能是中世纪拉丁语同义词Marchia orientalis在当地(巴伐利亚)德语方言的转译。另一个可能是该名源自一座山的当地称呼,斯洛文尼亚语“Ostravica”(意即“尖峰”),因为山脉两面都十分陡峭。奥地利的中文译名就是由德文名称音译过来。
奥地利的拉丁名称Austria由德语名称转译而来,首见于12世纪。当时奥地利地区(仅上下奥地利)属于巴伐利亚的最东端。
首次出现奥地利“Ostarrîchi”之名的文献,由红圈圈著和放大。现代奥地利誉这份源于996年的文件为建国佐证。
国旗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参考资料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