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5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5集 (第2/3页)

当做女,盖因是女娲族的居住地而得名。这说明女娲族的居住地域南达汝水沿岸。《隋书·地理志》河内郡济源县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说:“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一》说:“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娲山。“这说明女娲部族活动的地域北达济源、孟县境内的太行山南麓。

    女娲的陵墓古史也有记载,但说法有别。有传说女娲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还有山西芮城说、河南陕州说、河南任城说、山东济宁说,等等。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活动地域,大体是在以今洛阳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关,东到今山东西部的广大地域。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

    华夏传说

    女娲时代母系农耕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人们,女娲和伏羲时代的民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所以就在汉文古籍中便说她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只是当时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于是他们才会推举出像伏羲那样,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来,并且将这位男姓始祖描绘成,是“神“和女性结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云芨七签》卷100辑《轩辕本纪》所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