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5集 (第2/3页)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冬季经常发生暴风雪灾害。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2013年2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确定了俄罗斯外交的四大优先方向。其中发展同中国和印度的“友好关系”被视为俄罗斯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而亚太地区则被称作“发展最快的地缘政治空间,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正在向其转移”。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目标是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新《构想》对独联体、关税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白联盟等给予特别关注。其次的优先方向是欧盟,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被称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欧洲伙伴,他们也是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接下来是美国。俄罗斯将在对美外交中寻求“反导系统不针对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法律保证”,并要求美国“遵守包括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在内的国际法准则”。

    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提出3个关键目标:一是协助拯救世界经济。为此“俄罗斯将积极促进建立公平、民主的全球经济贸易与货币金融体系”。二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为此莫斯科将“确保尊重人权和自由”,但要“考虑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特点”。在国际互联网上,将抵制以干涉内政为目的的新技术的使用。三是坚持联合国的“不可替代性”,即不允许以负有“保护责任”为借口,“实施军事干预或其他形式的干涉”。

    新《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对世界形势做出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更加“不稳定”和“难以预料”,主要有五个不稳定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危机,是“地缘政治格局深层次变革的强大催化剂”。二是西方对别国内政的干涉。例如,在“阿拉伯之春”中“将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给他国的做法”蕴藏着导致“国际关系陷入混乱和失控”的危险。三是联合国地位的削弱。这主要体现在试图“绕过联合国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