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831开镰 (第1/3页)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是摆在首位的。
在煤炭大量开采之前,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柴的需求都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冬天,不仅要烧水做饭,还得烧炕取暖。
虽然在解放后煤炭走入了四九城的寻常百姓家,但柴依旧不充裕。
这时候的大多数百姓只是用柴引火,并不会当成主要燃料去使用。
哪怕是引火,好多院子里也是互相“借火”,今儿这家早起引燃炉子,另外一家则从其中拿走一块引燃的蜂窝煤,明儿另外一家早起……如此循环。
此举不仅节约了木柴,还节约了火柴,可谓是算计到了针尖上。
四九城对农村供煤,但并不像城里那样无限量供应,从一开始都是有定量的。
不过这对农村来说,影响没那么大,因为按照农村的传统,农民大多烧田里产出的副作物充当燃料,比如玉米、高粱、小麦的秸秆,芝麻杆、豆杆、豆萁等。
自打公社成立后,社员吃上了大锅饭,刚开始大家都忙着炼钢,木柴、煤炭那是一车车的往小高炉里塞。
不少社员都琢磨着,炼钢都这样了,等到了冬天公社还不得给大家伙一人分一车煤?
好消息是,煤炭还供应给公社;坏消息是,这煤炭依旧得花钱买,而且限量。
于是乎,地里那些没来得及收的秸秆成了香饽饽,而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身在农村,唐植桐下手搭炉灶前问了曲毅一句燃料的问题,在得知市局会送柴后,才去和泥。
至于市局从哪儿搞柴,就不是他能关心的了。
搭炉灶是有讲究的,用砖头也行,土坯也可以,讲究的人会等自然晾干后再用,但唐植桐不讲究这些,搭好直接生火烘烤定型。
裂就裂呗,只要不跑烟,能把麦收这几天坚持下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随着夕阳西下,麦场上的大学生和初中生陆陆续续的来到这边吃饭、休息。
这个年景,吃饭总是令人愉悦的,更何况还是不限量的这种。
唐植桐垒的炉灶立马体现出了价值,三口大锅一字排开,里面都是粘稠的疙瘩汤。
此次所有前来参加劳动的人员排成三列纵队,依次打饭,每人都是满满一大勺疙瘩汤,方圆此刻犹如一个大管家,不仅站在一旁维持秩序,还时不时的来上一句:“排好队排好队,大家都有,吃完不够还有,注意自己的饭量,别撑坏肚子。”
唐植桐则在一旁分发着咸菜条,每人两到三根,具体数量视长短粗细而定。
“唐老师,刚才瞅着就像你,黑灯瞎火的没敢认。”唐植桐这边正盘算着咸菜够不够呢,就听到了毕彬的声音。
“咦?组长?敢情你们来这边劳动了?”唐植桐听到毕彬的动静略微有些意外,抬头看到了科研班的同学。
“学院里安排我们来这边劳动,咱学校来了两个班呢。”毕彬笑着点了点头。
“呵呵,这边不错,管饱。你们先吃,咱一会再聊。”三个大锅煮疙瘩汤,但发咸菜的只有自己一个,说话间已经有人在等着了,唐植桐选择先干正事。
领导干部嘛,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包括方圆在内的市局领导,都是最后一批打饭。
饭盒都是自备的,唐植桐去地铺取自己饭盒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的地铺不仅已经铺好了,而且比旁边的厚了不少。
在问过旁边的同事后才知道,这是张金波给弄的。
唐植桐想跟张金波道个谢,却一时没找到他的身影,只能先去打饭。
打完饭,唐植桐被方圆拉着蹲在一起,除了他以外,还有市局的苏庆祥及部里的几位。
几人一边聊天一边用饭,唐植桐则负责听。
从这几位领导嘴中得知,此次前来的并非只有邮电学院的大学生,还有医学院和农业学院的学生。
邮电学院毕竟也是邮电系统的,既然这边是自己的农场,肯定要先紧着自己系统的学生用。
至于医学院和农业学院则是上面的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