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添丁进口 (第3/3页)
些扭曲。
“你忍着干啥?怎么不早点把我叫醒?”唐钢一边埋怨,一边抓过枕巾给妻子擦擦汗,慌里慌张的起来,连鞋子都没顾上提,直接开门去敲打正屋的窗户。
“娘,玉梅要生了!”唐钢想到的第一人是母亲,粗糙的手拍打在窗棂上噗噗作响。
“我这就起,你快去找老牛婆。”唐田氏听到儿子的求助声,一个激灵就醒了,自古以来生孩子就有过鬼门关一说,尤其是头胎,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唐钢听了母亲的吩咐,提上鞋子,迎着微弱的月光,打开门,径直朝老牛婆家里跑去。
老牛婆是东北的方言,其实就是稳婆,也叫接生婆。
因为做接生婆这个职业一定要性格沉稳,遇事不慌不忙,不惊不乍,就像母牛拉车一样,所以才在东北这边有“老牛婆”这么个称呼。
这个职业是“三姑六婆”之一,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的是牙婆、媒婆、巫婆、虔婆、药婆、稳婆。
三姑六婆中的大部分职业都不怎么受人待见,但稳婆除外。
寂静的林场里,唐钢“邦邦邦”拍响了老牛婆家的门。
林场有卫生员,是个男的,大家有个头疼脑热啥的都找他,但牵扯到生产、妇科病,大部分妇女还是选择找老牛婆。
老牛婆这阵子有点闲,粮食定量减少以后,怀孕的妇女愈发的少了,她早就惦记着唐家的这个单子,在听到唐钢的拍门声后丝毫不意外。
“刚开始疼?不用急,还早着呢。”老牛婆给唐钢开门后先了解情况,听完后很沉得住气。
唐钢却沉不住气,一个劲的催促。
老牛婆只是听着,也不着急,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家伙事收拾好,尤其是粗草纸,才跟在唐钢后面出发。
来到唐家后,靳玉梅已经不再喊疼,老牛婆笑着跟唐钢说道:“瞧,我就说还早吧,一阵一阵的,你先烧点水,再烧点草木灰。”
水、草木灰,唐田氏已经在准备了。
见老牛婆进了厢房,唐田氏停下手里的活,也跟着走了进去,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唐钢也想进去,但被母亲给拦下了:“你进去干啥?在外面等着,省的冲撞了。”
“在这安心等着。”唐文邦蹲在房门口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用手指了指自己旁边,让儿子稍安勿躁。
看着儿子焦躁不安的样子,唐文邦想起了唐钢出生的时候,自己也是他这般模样,沉不住气:“不用急,急也没用。得折腾好一阵呢。”
“嗯,嗯。”见父母稳得住,蹲下来的唐钢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但靳玉梅在里屋喊疼的唉吆声再次传来,他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快步跑到厢房的窗户边上,焦急的朝里问道:“玉梅,咋了?咋了?又疼了?”
“你上一边去!别在这添乱!要疼到天亮才生!”纵是老牛婆脾气好,在听到唐钢动静后还是生了气。
这种情况她见多了,本来产妇已经在跟着自己的节奏走了,但丈夫一开口,气息就乱了。
老牛婆说完,唐田氏从厢房出来,把儿子拉到丈夫旁边,摁坐在地上,嘱咐道:“就在这,哪也不许去,也别说话,少添乱。”
说完,唐田氏忙丢丢的进屋找布、拿盆。
“都有这一遭,你娘生你的时候折腾了一天呢,安心等着。”唐文邦见儿子沉不住气,又劝了一句。
唐钢胡乱答应着,不敢再出声,但身子并不老实,焦急的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唐文邦见儿子不再吭声,也就没再开口,当年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除了老光棍,恐怕谁都得经历这么一遭。
唐钢这一走,就是一宿。
家里最忙的要属唐田氏,从厢房进进出出,热水、布、棒子粥,有的是要换的,有的是要给产妇补充体力的。
靳玉梅喊疼的间隔越来越短,力气听着也越来越小,倒是老牛婆的动静越来越大:“使劲!使劲!要出来了!”
终于在天大亮以后,一声啼哭从厢房传来。
随之而来的是老牛婆的报喜声:“恭喜恭喜,是个带把的‘多头’!”
‘多头’是稳婆界的专业用语,是男孩的意思,女孩则被称作“添头”,非常重男轻女的一种称呼。
什么多头不多头的,唐钢不在意,眼下就想看看媳妇儿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