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4章 对家人的安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84章 对家人的安排 (第1/3页)

    冯沐苦口婆心,江弦也知道他的意思。

    这几年,国内的文学已经有些沉寂,没了80年代初期那种井喷的盛况。

    虽说先锋文学的流行,使得文学界又浮现出短暂的辉煌。

    但先锋文学大部分是中短篇的写作。

    这就使得长篇创作这一块儿显得有些人才凋敝,这几年你要是一翻,几乎没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

    而上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又办的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第三届,自然是要往好了去办。

    因而,冯沐将这份希望寄托给了江弦,话里话外一直提起江弦那个遗憾没拿到的茅奖第一,也是为了激一激他。

    这些呢,江弦都明白。

    而正如冯沐所说的,《芙蓉镇》没拿过茅奖的第一,也就是说你江弦还没拿过茅奖的第一,遗不遗憾呢?要说的话,确实有点儿遗憾。

    当然了,他这份遗憾实在是太过于奢侈。

    文学界当之无愧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已经是无数作家梦寐以求的了。

    而江弦,还要追求这座奖项的一等奖,追求这座奖项的最高荣誉。

    因此,江弦是不介意冯沐故意这么说去激他的,挑战茅盾文学奖的第一名,对他来说没什么不好。

    而且他确实也有很多年,没有搞过长篇的创作了,似乎是到了该拿出一部长篇的时候了。

    总而言之,冯沐给他说的这些话,都没什么问题。

    只是有一点冯沐可能会意想不到。

    那就是,明年的茅盾文学奖并没有举办,这个就不细说了。

    江弦一合计,不管怎么样,也不管明年有没有茅奖,他确实应该该创作一部长篇,文学功力的高低,终究是要在长篇中验证的,长篇的魅力,中短篇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比拟的,而且以他的身份,也应该起到这样的带头作用。

    再多说就是。

    忆往昔,茅公叮嘱过他,要多搞长篇的创作,他老人家的心中,满是对中国文学的期盼,对中国长篇创作的期盼。

    斯人已逝。

    但茅公的话却时时刻刻的回荡在江弦的耳畔。

    怎么会忘记,那年冬天,他搀扶着行将朽木的茅公,并肩站在白杨树下。

    那时正值傍晚,天际一缕明亮的夕阳斜刺过来,映照在一老一少的脸庞上。

    怎么会忘记,茅盾那天意味深长对他说出的那一句:

    “你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

    “你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从个人心理上来说,江弦当然不愿意辜负茅公当年的期望。

    搞长篇,这是一个作家终生不能忘记的事业,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去做的,总不能为了拿茅奖才愿意写长篇,拿不了茅奖,就不写长篇了。

    因此,就算不确定明年的茅奖是否真的会举办,听完冯沐这一番话以后,江弦便坚定了接下来写作长篇的决心。

    而且这一次,一定要写一部大的,他暗暗下了这个决心。

    又接受了几位记者的采访,一同吃了个便餐,这场北大首届作家写作班的毕业仪式终于宣告结束。

    江弦带着自己的几份证书,回到景山东胡同的家中。

    朱教授一家已经过来了,又苍老了不少的朱教授,这会儿正跟他爹江国庆俩人在四合院子里的天棚底下一块儿逗着鸟儿。

    “爸,您过来了。”江弦毕恭毕敬的招呼一声。

    “呵呵。”

    朱教授满眼满意的看向自己这个得意女婿,“回来了,怎么样,证书领到手了?”

    “嗯,领到了,您看看。”江弦把手上的北大毕业证书递交过去。

    “咝。”

    朱教授连忙接过,捧在手里,看的那叫一个满眼羡慕,“比我强、比我强,我都没上过北大,有出息,你太有出息了。”

    “啧,这小子。”江国庆看的也是满眼喜色。

    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北大那绝对是他们心目中无法忘怀的白月光之一。

    江国庆越看越高兴,又想到什么,双眼一红,“小时候天天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