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3章 茅奖的铁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83章 茅奖的铁律 (第1/3页)

    江弦从丁石孙那儿挪开脚,又去冯沐那儿领鲁迅文学院的毕业证书。

    “江弦同志,恭喜你啊。”

    冯沐把证书郑重的交到江弦手上:“你那篇《小王子》我也看过了,写的真好,非常的好,刚才我和丁校长也说了,等下一届燕大新生的新生典礼上,丁校长要推荐你这篇给全体燕大学子,你得尽快出版这部才行。”

    “出版.”

    “这样吧,你不用管了,我来给你安排。”

    一向喜欢保护年轻作家的冯沐,这会儿又本能的当起了大家长:

    “这样吧,我去联系三联书店的人给你做这篇文章。”

    “三联书店?”

    江弦听着冯沐的话有些诧异。

    所谓三联书店,其实应该是叫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由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及读书出版社三家合一,48年的时候在香港合并成立,解放以后就搬到了京城。

    不过后来很快被并入人民出版社,但是保留独立编辑室,一直到去年,也就是86年,三联书店这才终于恢复独立建制。

    嗯,很多人应该对三联书店并不陌生,因为三联书店做的太大了。

    他们手底下的刊物,像是《三联生活周刊》,这被看作中国的《时代周刊》。

    还有《读书》杂志,很多年里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十分钟爱的一本杂志之一,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在同类刊物中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刊物。

    另外呢,《傅雷家书》在国内的流行,要归功于三联书店的出版。

    他们制作的读物还有像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我们仨》、《陈寅恪文集》.三联版的《金庸全集》也一直是内地读者希望收藏的最佳版本。

    总之,三联书店,这绝对是一家相当具备规模的出版机构,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半个世纪的精神史。

    但江弦是觉得有些不理解,如果是冯沐来安排,最合适的应当是作协手底下的作家出版社,亦或者是“皇家出版社”人文社

    怎么也不应该交给三联书店啊?

    他一时恍惚,觉得冯沐另有用意,不过当下的环境也不容他去仔细思索这些。

    从冯沐手里接过鲁迅文学院的证书,江弦两张大证在手,学历眼瞧着终于快要逐渐追上自己家媳妇儿,朱琳是研究生,他现在是本科生。

    和冯沐握手,鞠躬,等写作班的其他成员们陆陆续续上台领了证书,他在工作人员指示下,站好位置拍照。

    因为他个儿高,所以站的很靠后,不能和坐在第一排的丁石孙、冯沐他们站在一块儿,这比较遗憾,但也没办法,个头这东西是老天给的,改变不了,谁让咱长得高呢?

    “江弦,有个事情我觉得要提醒一下你。”

    典礼结束,冯沐又找到江弦,顿了顿道:“明年就该举办下一届的茅盾文学奖了”

    自茅盾老爷子逝世以后,从81年开始,中作协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捐献出来的25万元稿费用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第一届就是1981年举办的,获奖作品是1981年之前的这些长篇,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魏巍的《东方》,有莫应丰的《将军吟》,有姚雪垠的《李自成》,有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还有江弦的代表长篇,也是处女长篇——《芙蓉镇》。

    第二届是在第一届举办的三年以后,是在1984年。

    因为1981年到1984年这三年里,没有诞生出太多的优秀长篇,所以获奖作品呢,没有第一届那么多,只有三部,《黄河东流去》、《沉重的翅膀》(修订本)、《钟鼓楼》。

    值得一提,第二届的获奖作家,可都是江弦的老熟人了。

    《黄河东流去》是李凖的,李凖是《高山下的花环》以及《芙蓉镇》两部电影的编剧,在云南拍《花环》的时候就和江弦混很熟了。

    《钟鼓楼》是刘鑫武的。

    不得不说,在刘鑫武写过的所有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