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80章 负荆请罪的刘鑫武 (第1/3页)
刘鑫武和江弦之间那点儿恩怨,冯骥才记得那是相当清楚。
遥想当年,他还籍籍无名,江弦也刚初出茅庐的时候,一篇惊世之作《棋王》,遭了刘鑫武点名批评“痞子文学”。
刘鑫武这个“痞子文学”的词儿一出,当时对江弦的批判那真是捂都捂不住。
也就江弦够硬气,自己顶着这个“痞子文学”写出来了,把“痞子文学”写成了没人再能质疑的文学,换成别的新人作家,这无妄之灾要是落到他们头上,那不得天都塌掉半边?
作为和江弦一块儿走过来的好“战友”,冯骥才对这件事太清楚,记忆太深刻。
因此,一看到刘鑫武居然给江弦写了文学评论,忍不住多确认几遍。
“还真是他?”
“这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冯骥才一阵邪门,特意翻开那篇文学评论所在的页码,不是同名同姓的刘鑫武,正是那个写《班主任》的刘鑫武,文章开头有小段落的作者简介,写的很明白。
冯骥才目光往下看:
“.那是一个多月以前,我照常到农展馆的文联大楼上班,在楼下竟遇到《儿童文学》的主编王一地。
老王说要见江弦同志,我带他上去,顺便打听,原来他是为了约到江弦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关于《小王子》的事情”
刘鑫武讲的坦白,说明了自己因为某部和江弦在意见上的分歧,以及对他的不理解,因而导致自己一开始并未对江弦那被约稿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不仅不感兴趣,还把这篇看作一篇江弦的无意义之作。
冯骥才看到这里不免更觉好奇。
照这个情况来看,刘鑫武怎么也不应该给江弦都这篇《小王子》写文学评论啊。
如果换做是他,觉得某部写的不好,即便也许并没有不堪到某个地步,但也不至于会给这部写评论。
或者说,这篇文学评论其实是攻击性的文学评论?
“不会吧”
冯骥才先入为主的认为刘鑫武这篇文学评论并不是攻击,是因为这篇评论是随江弦的《小王子》一同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
同期评论,这种事情在文学期刊上很常见,这是怕读者看不明白的精彩之处,或是为这部造势,加强读者对这部的印象,编辑部都会请一些有名望的文艺人士提前做评,然后随着当期刊物一起发表。
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这些评论当然都是正向的赏析。
谁会发表这篇再攻击这篇呢?
这不是打自己刊物的脸?
因为,冯骥才一开始根本就没往攻击的方向想。
但是这会儿读起来就觉得很奇怪。
因为从开头的段落看,刘鑫武对这部好像并没什么好印象。
抱着诧异的心态,冯骥才继续往下看。
将开头的那些事情讲个一遍,刘鑫武才讲到自己阴差阳错从《儿童文学借到《小王子》,以及读了《小王子》之后的感受。
“.中那个来自B612行星的小人儿,用他那儿童般清澈的目光审视着成人世界的荒诞,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我的那篇伤痕文学《班主任》。
写《班主任》的时候,我同样是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社会问题,不同的是,江弦走得更远,他直接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星际旅行,让纯真与世俗在宇宙尺度上对话”
《班主任》正是刘鑫武的成名作,也是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
这在当时名气太大了,和《伤痕》一起被视作伤痕文学的两大代表作品。
冯骥才当然读过这部。
他还大概记得的内容,确实如刘鑫武所说,的确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77年的春天,光明中学的党支部书记老曹询问初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张俊石,是否同意接收刚从公安局拘留所释放的小流氓宋宝琦到他班上读书。
张俊石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他先从公安局了解了下学生情况,然后在年级组办公室,围绕接收宋宝琦的事进行讨论。
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