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给闺女讲故事的大作家 (第2/3页)
道平时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吕利平在非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去看的话,那一定会觉得非常失望,因为那里的真实面貌其实特别混乱:
道路两旁都是低头寻找“星星”的游人、不好找停车位还堵车、兜售CD的小贩及喧闹的音乐.在这儿逛一圈就忍不住心生质疑,“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星光大道?”
但也正因为没见过,所以吕利平一听到江弦这么讲,顿时觉得那里就是一座电影演员的圣地。
“迄今为止,还从没有咱们中国的演员把名字留在那里,噢,黄柳霜在那里摘了一颗星,不过她是一名华裔。”
江弦循循善诱,“你说你在咱们国内当演员,为了什么呢?是养家糊口么?肯定不是的吧,我相信你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着更高的追求,对吧?我能看出你有这个野心。”
“.”吕利平说不出话。
野心?
她确实是有。
不过之前她的野心是模糊的,只知道找戏演,演女主角,演大片,演大导演的戏,然后拿金鸡、拿百花,再之后不知道了。
但现在,江弦给她描述了一个可供她终生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
——被人踩在脚下。
嗯.自己名字做成的星星被人踩在脚下。
说好听点就叫“摘星”。
江弦悠闲的点一支烟,“你说陈冲,虽然咱们都讨厌她,其实有时候想想,人家也是找到了自己演艺事业更高的追求目标,是吧?你说她那么年轻,就成了金鸡影后,当然要再寻求更高的突破。”
“是,国内没她能追求的目标了。”吕利平不愧和陈冲一丘之貉,立马认同江弦这话。
“总之呢,我今天给你提这个,也是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这事儿,我说句难听的,国内那么多女演员,什么时候有你的出头之日?但是国外不一样啊,他们需要东方面孔,可是中国演员那么少,你知道什么叫红海、什么叫蓝海么?”
“不知道。”
“这是个经济学上的术语,已存在的、高度竞争的市场就叫红海,刚开辟的、竞争不激烈的新领域就叫蓝海,你自己想想,是蓝海好?还是红海好?”
“那肯定蓝海好啊。”
吕利平反应很快。
这个问题一想就通,上影厂太多女演员了,她84年就大学毕业了,在上影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挤破了头,这才拿着一出西影厂电影《老井》的戏份,还是个女配。
想演女主角,只能找《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的电视剧。
如果有的选,她也不想费这个劲啊。
而且吕利平看得很透。
他们上影厂的陈冲,当年19岁就演了《小花》,一举拿下百花影后,在国内红得发紫。
然后就出国了。
再说他们上影厂的张瑜,20出头,演了《巴山夜雨》《小街》《庐山恋》等等,同样红得发紫,一年就包揽了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年纪轻轻成就了大满贯。
然后就出国了。
还有
太多太多。
以至于都形成了一个很滑稽的现象,金鸡百花的影后颁给谁,谁他娘的就出国,比出国中介还好使。
谢晋因为这事儿都气坏了,说:“不要颁奖给年轻女演员,这么早就得大奖,她们拿了奖就会往国外跑.”
吕利平看得透彻。
既然最后都是往外跑,那她找条捷径,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出国得有多好!
所以江弦一说这些东西,吕利平比看着十个男模还心动。
可惜现实摆在眼前:
“江弦同志,你说的话,我都明白,我也都理解,可是出国这是件大事儿,我对出国的流程也不太熟悉,再说了,这些年我虽然攒了点儿钱,可是用在出国的事情上,肯定不够,而且厂里面我总得给个交代”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吕利平当然想直接去追求江弦描述的诗与远方,可惜现在的这些条件她能说放下就放下么?
你当你是人家金鸡百花影后?说走就走。
走不了。
没那个实力知道吧。
“这个你不用太顾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