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35章 吕利平的想法 (第1/3页)
“路遥同志啊,你想多了。”
江弦笑了笑,“要是你这篇都不配登上《人民文学》,那可真要叫我们《人民文学》的其他汗颜了。”
“可你们《人民文学》.”
“你讲。”
路遥犹豫几秒,这才从嘴里蹦出几个字,“可你们《人民文学》,现在追求的是先锋一类的新文学,发表的都是《迷舟》《塔埔》这样的新锐作家,已经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了,恐怕并不欢迎《平凡的世界》这样的。”
格非的《迷舟》,以及刘震云的《塔埔》,在《人民文学》发表以后着实火了一段时间,在发行上实现了《人民文学》发行数量的一次突破。
江弦才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不久,就推出了这样两篇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爆款”文章,这给《人民文学》内部吃了一颗定心丸的同时,也平息了很多外界对他的争议及反对。
而刘震云、格非这两名之前没什么名气的作家,也凭借这两部作品,顺利进入到了读者的视野。
“谁说我们不欢迎了?我们《人民文学》实行的是包容并蓄,是,我们追求迥异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但又不是完全的拒绝现实主义文学。”
江弦笑了笑,也给路遥喂下一颗定心丸,“路遥同志,如果《人民文学》只能刊登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那也应该是《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融真、情、美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老江”路遥听着这话,心中震颤。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是他在吴起,一个位于陕北西北角的小县写的。
那里物产贫瘠、生活艰苦,四季气候无常。
但是路遥执意要在这个地方写作,因为这里远离纷扰。
而第二部的初稿,也是路遥在精神、精力最为饱满的状态下完成的。
这绝对是一次消耗战,尤其对体力来说,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库存”。
可能有人不理解。
写个,动动笔的事情,怎么还是体力消耗战。
主要是准备工作太庞大,路遥一边写着还要一边准备。
比如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遥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xx报》《光xx报》、省报、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一页一页地翻看,边看还要边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
还有就比如说农村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说红枣熟了,什么野花开了。
因为路遥的人物要在红枣林里走动,那不仅仅是红枣,还有一种什么花儿开着,花开到什么程度,而哪一种花又凋谢呢,还有哪一种庄稼该收了,哪一种庄稼又要播种。
总之,整个要做的准备太多太多。
另外,路遥写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时常需要直接面对原型采访,这个准备就耗尽了路遥很多的心血,所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有机会,可以去读读路遥的读书笔记,和他的采访笔记,都会忍不住为之震颤。
所以,写《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对路遥来说都是一场长期超负荷的写作劳动,耗费了他的心血。
这不是比喻,因为就在写到第二部快完稿的时候,路遥竟然吐了一口血。
但就是这样,几乎是透支生命写出的,面对的是整个文学界的不予理睬。
他给《花城》熟悉的编辑投了稿,还写了封信,说:
“我自觉尽了力,稿件头天完,身体第二天就垮了,心力衰竭,气力下陷,整天服中药,也没气力和兴致和其他刊物交涉。问题是此稿我仍想由您手里发出,哪怕只发行一两份都可以——这些都是无所谓的。”
这几乎是恳求的语气了。
而《花城》也犯下了创刊以来最大的失误与遗憾,就是拒稿《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而环顾国内其他的大型文学期刊,路遥的投稿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动静。
唯一的发表机会,还是去年的时候,《延安文学》因为筹备在全国公开发行该杂志,于是选发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里的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