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2章 吕利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2章 吕利平 (第2/3页)

郑小龙见他还是跟条“狗”似得鞍前马后,也非常感动。

    不过让郑小龙很有触动的是,在场这些人里头,冯晓刚伺候最热情的还是江弦,其次才能轮着他。

    他叹一口气。

    总归不是自己的兵了啊。

    一帮人一边上楼梯,郑小龙一边和朱琳打招呼。

    “朱琳老师,真没想到今天您会过来,前段时间《红楼梦》我一直看呢,您演的真好,给秦可卿演的从书里活过来了一样。”

    “您太客气了。”听着郑小龙的恭维,朱琳只是微笑。

    说话间,几人一块儿来到一间会议室,里面坐了挺多人,都是《编辑部的故事》目前的主创团队。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郑小龙拉着一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过来给江弦介绍。“这是赵宝刚。”

    江弦看了这人一眼。

    又白又瘦,看着跟小白脸似得。

    这是赵宝刚?

    赵宝刚不是方方正正、一脸横肉么?

    “老赵?”

    说话间,朱琳从江弦身后探过头,看着赵宝刚露出喜色,“哎呦,真是你啊,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你。”

    “朱琳同志,哎呦,我也没想到啊。”赵宝刚一脸惊喜之色,“咱都好多年不见了吧?”

    “是啊,好多年了都。”

    朱琳一边说着,一边给江弦介绍,“老同学,当时都在北影业余表演班学习过。”

    “啊?噢。”

    江弦很快反应过来。

    光记着赵宝刚是导演了,忘了这厮在导演之前的身份。

    他其实是演员!

    赵宝刚是工人出身,16岁就当了翻砂工,不过在沉重的劳动之余,他还是个“文艺积极分子,没事儿就去学话剧、去工人文化宫练美声,年年都参加厂里的文艺汇演。

    后来北影的业余表演班招人,赵宝刚就考上了,和张光北、李诚儒、朱琳他们成了同学,也从工人成了一名演员。

    “你演的那《红楼梦》我都看了。”

    赵宝刚说,“我们全家都看了,都说你那角色演的好,哎呦,你说你,现在发展的可真好,塑造了那么多的经典角色出来。”

    “哎呀,老赵你太客气了,我就是运气好一点,都是老同学,别说这个。”

    “唉,我跟您不一样。”

    赵宝刚叹一口气,“你们来这表演班,其实本质上是来‘镀金’的,是来补充专业文化的,我呢?是靠着进了这个班,这才有机会踏上表演道路的起点。

    也不是说,上了业余表演班就能成事,但重要的是让我们入了表演的门。

    记得当时我们一毕业,李苒苒那些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一些导演、推荐到一些组里了。

    你说要是不上那个班,不认识那些老师,这些老师也不会给你推荐,就靠我自己到社会上游荡,哪能接着戏。”

    “唉,这些事儿.”

    “咱们时间紧张,朱琳老师、宝刚同志,我还是先给介绍一下吧。”

    郑小龙一脸歉意的打断俩人的叙旧,“咱们这部《编辑部的故事》,导演是咱们艺术中心的主任鲁晓威同志。

    不过鲁晓威同志呢,手里还忙着一部戏,也是咱们中心的,叫《便衣警察》,分身乏术。

    他就推荐宝刚同志过来暂时替他担任导演,导演呢还是鲁晓威同志,赵宝刚同志是‘导播’。”

    “哦,好好好。”

    “您别不放心,宝刚同志呢嗯?”郑小龙说到一半愣住。

    他还有些担心,江弦会不放心赵宝刚的执导水准,毕竟这是个半道出家的野路子,比不上正经导演。

    所以郑小龙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说辞,如果江弦有情绪,他就把中心人员紧缺,没有好导演的情况和江弦讲明白,寻求他的理解。

    但让他意外的是,江弦丝毫没有在这件事上在意。

    太诡异了!

    郑小龙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就听到江弦的催促。

    “小龙,时间紧张,咱们开始吧。”

    “哎,好。”

    今天过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试角儿。

    “咱们今天一共试六个主演的角色。”

    郑小龙给大伙说,“很多人可能才刚看过剧本,不熟悉这六个角色,这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