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德国投资的开始 (第3/3页)
,自然更要充分利用各国本土的人才了。
克劳斯道:“杨先生,这是您要的资料,其中包括德国本土的多家连锁超市,以及德国本土的一些软件公司与计算机公司。”
“嗯,好。”杨文东接过资料后,看了一会,道:“麦德龙这家超市,我们手中有4.2%的股份,要想办法跟他们再协商一下,看看能不能再投资一部分。”
如果没有准确目标,比如自己要收购一家技术型企业,但全球有很多,那这种情况下就自然交给投行来负责;
但如果有准确的目标,除非是涉及到很大的ZZ关系,那基本上都是长兴金融集团内部自己负责与对方接触。
麦德龙就是这样,早年,他便安排人在麦德龙规模很小的时候投资了。
克劳斯回道:“杨先生,这件事您之前也提过,我也曾经与麦德龙公司的创始人交谈过,他们不愿意继续出售股份,而是采取更保守的策略,宁可慢慢发展,也要保住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
“获得我的资金,是可以快速帮他们成长的,而且我要的也不多啊。”杨文东又道:“另外,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再让5%的股份给我,我可以安排让银行对其进行低息借款,这个诱惑应该不低的。”
在80/81/82三年,欧美为了压制通胀,开始拼命的加息,这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急剧增高;
可以说,低息贷款,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吸引力是十足的。
而对杨文东来说,他也可以趁机安排恒生银行来欧洲试一下水,反正他也知道麦德龙的未来,不会亏本的。
克劳斯听完后,道:“我可以再去试试,但能不能成功,我不敢说,您也知道,德国人在这方面,是很固执的,甚至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麦德龙的创始人,也会这样做。”
“那行吧,实在不行就算了。”杨文东无奈的摇摇头;
在欧洲的投资,他之所以第一个选择英国,除了香港与英国的关系之外,就是因为英国的金融很开放,很多企业都急着上市圈钱,香港那边的文化其实也是来自于英国;
这种情况下,杨文东的投资就很方便,看好某个目标,比如渣打与力拓,先期直接收购股票就行了,哪怕不与股东董事接触,也能够轻松至少获得5%的股权。
但欧洲内陆这边,就完全是金融荒漠了,顶级企业,全都是家族控股或者不上市的,让杨文东想下手也很难;
偏偏在工业、零售领域,英国又太菜了,他看好的目标,大部分都是在欧洲内陆。
自己早年收购麦德龙、欧尚等企业的股票,也是花费巨大的增幅,才成功的,但即使如此,对方一般也只肯出售几个百分点。
克劳斯回道:“好的,杨先生。”
杨文东又道:“另外,你配合香港那边的贸易公司,要与麦德龙打好关系,保证稳定的货物供应。”
其实投资超市,一方面是为了经济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供货,香港贸易公司,可是靠着欧美的很多超市,手握一年十亿美元左右的巨额轻工业订单,在香港、湾湾、内地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同时一年下来也有小几千万美元的利润。
“没问题。”克劳斯答应道。
杨文东又翻了下另外一份单子,道:“这里面的几家公司,我也做过调查,成绩还可以,我就不去了,你分别去拜访一趟,争取能够在他们早期的时候投资成功;
这些公司都是做软件的,目标客户也是全球市场,相对来说,应该不会那么固执。”
这份名单之中,就包括未来的软件巨头SAP;
至于其他几家,则是顺带着投资,避免自己的投资太过于精准,而引起华尔街那群人的关注了。
虽然他们不可能想到自己知晓未来,但如果每一次都精准,只会导致他们也跟在后面起哄投资,这就不利于自己了。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