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均田!府兵! (第3/3页)
台中争论不休!
不知疲倦,不知困乏!
越聊越兴奋,越聊越激烈!
因为几人知道,此刻他们身上背负的,是能撑起大汉的柱石!
他们今天的随口一字,可能就会改变大汉朝无数百姓的一生!
兴存恤,修政教!
谁能在这种事情上掉以轻心?
别管贾诩是不是善于谋身。
别管钟繇是不是八面玲珑。
别管荀攸是不是寡言藏拙。
三人此刻,全都争论的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谁管你是天子还是尚书令?
只要说错了,那就是开喷!然后在激烈碰撞中寻求能够统一的答案!
一连十日,尚书台灯火不休!
而“战争”的规模,也从君臣四人延伸到尚书台中几乎所有的尚书、曹官!
尚书台本就是处理天下政务的地方,若是论及对民生的了解,这些人就是当今天下最顶尖的那一小泼人!
一开始他们兴许还顾忌天子等人的身份。
但在气氛炒热后,便是这群品级并不高的尚书曹官也敢硬怼刘协、贾诩。
“这事是天子说的那样的吗?啊?纸上谈兵嘛这不是!”
“来来来!不服的话我们现在就去旁边的华阴县看看!看看那里的农田和长安周围的农田能不能种出一样的粮食!这田和人一样!都有高低之分你懂不懂?”
“啥?每户两头牛?缺的你补!”
“你大爷的!出去决斗!”
……
……
争吵中,逐渐露出真相。
混乱中,逐渐透出秩序。
感性中,逐渐浮出理性。
两篇足以支撑起大汉根基的公文,正逐渐在尚书台成型。
唯一让人有些担忧的,就是尚书台中众人的心智……
当董卓听到刘协自那日进入尚书台后已有十日没有出来时,也是有些担忧。
“孤该不会将陛下逼疯了吧?”
不至于吧?
董卓并不是想为难刘协。
他的思路,其实和钟繇的思路差不多。
再加那么一点税赋,苦一苦百姓,这日子不就能过下去了?
可别就因为这么点事,把天子逼出个好歹来……那可就真出了大事!
“白,郿坞中还有多少钱财?”
“好多。”
“好多是多少?”
“用不完的那种!”
董白此刻正拿着硝石,往水盆里挨个丢进去。
最后剩下一点,她干脆悄咪咪的放入自己口中,想看看此物能不能让自己也凉快一点。
“怎么热热的?一点也不冰!”
……
董卓已经开始心软,想着要不要自己将这钱出了。
可这一次的钱他出了,下一次的怎么办?
郿坞中的钱财,董卓那可都是想留着给董白当嫁妆的!
便是委屈了谁,也不能够委屈自己的孙女啊!
就在这时。
忽然有宫人来报——
“太师!陛下还有贾令君出了尚书台,正在过来的路上。”
陛下出来了?
董卓这才放下心来。
“出来就好!还不让陛下前去休息,就说孤自己想办法,不用陛下那般为难!”
宫人刚刚离开,可很快又折返回来。
“太师,陛下执意现在就要过来。并且陛下身后还有两辆载满竹简的马车,也已经开始让宫人帮忙搬运,说是要呈递给太师!”
两马车的竹简?
董卓愈发无法猜透刘协想要做什么了。
而刘协此刻见宫人络绎不绝的帮忙搬运竹简还没有搬完,也是取了一摞扛在自己肩膀上:“这竹简真不方便。不过区区十几万字而已,竟然要两辆马车前来拉运?还是尽快将纸张搞出来的好,不然日后光是传递政令都是一件麻烦事。”
后面也扛着竹简的贾诩一脸幽怨。
虽然他不知道刘协口中的“纸张”为何能够方便政令的传递。
但他知道,刘协这是马上又准备给自己找活干了!
“担任陛下的尚书令,当真操劳。”
不过这份操劳,还当真令人喜悦!
刘协在董卓目瞪口呆中将身上的竹简重重落在案几——
“太师!朕有犒赏士卒之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