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御驾亲征 (第2/3页)
连忙躬身认错。
李谅祚冷哼一声,看向一个官员道:“董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董渭闻言出列道:“陛下,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事情,都存在变化。宰相大人之前的计策也没错,大宋在北方修建长城,花费巨大。若是大夏不给大宋一点底气,大宋并不一定会选择和辽国开战。”
“如今大宋谴使来,在臣看来反倒是好事。”
“哦?”
李谅祚惊讶道:“好在哪里?”
“从时间上来看,大宋谴使来大夏,是在我大夏谴使之前。这说明,大宋和辽国开战之心,很是坚定。臣听闻宋皇年轻气盛,脾气甚是刚烈,而辽国如今元气大伤,大宋这么做倒也正常。”
“此时就算问大宋讨要好处,大宋也给不了太多。还是拿下河湟为重。只要拿下河湟,大夏以后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董渭其实也想趁机踩梁广川一脚。
可他清楚,李谅祚重用他,虽然是制衡梁广川的,可他们的存在同时也是在制衡那些党项贵族。
他和梁广川不合,相互争斗,李谅祚乐意看到。
可他们却不能和党项贵族一起,打压对方。
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表面上帮梁广川说话,却在话里隐约的贬低梁广川。
“董爱卿言之有理,河湟才是重中之重。宋辽交战,大宋若是元气大伤,等拿下河湟,说不定能逼迫大宋交出一些城池来。”李谅祚微笑道。
“陛下,可是如此轻易答应,大宋会不会怀疑其中有问题?”李明孝说道。
“难道问大宋讨要好处,大宋就不会怀疑了么?”
李谅祚淡淡的看了李明孝一眼,说道:“皇叔只需整军备战即可,到时候朕要御驾亲征!”
“陛下不可,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千金之躯,坐不垂堂,陛下…”
“好了,朕意已决!”
李明孝是李谅祚的亲叔叔,李谅祚除掉把持朝政的舅舅后,就让李明孝担任枢密使,掌控兵权。
可李明孝掌控兵权后,培植党羽,拉拢武将,让他很是忌惮。
他舅舅到底是外姓,把持朝政多年,也没有对他这个皇帝怎么样。
可李明孝不同,他可是宗室,一旦权势过大,他就危险了。
这次要调动的兵马非常多,他岂能让李明孝领兵。
可其他人,又不够资格率领这么多兵马。
李明孝很是不甘心,却也不敢多说。
李谅祚对他的猜忌他能感受到,若是再多说,说不定就要对他动手了。
梁广川眉头不着痕迹的一皱,他原本以为是李明孝领兵。
到时候李明孝领兵在外,而他在军中的那些将领却留在京城,等李谅祚‘驾崩’,他就可以封锁消息,掌控京城的兵马,甚至诱骗李明孝回京,把他软禁起来。
可李谅祚御驾亲征,一旦死在军中,第一个得知消息的就是李明孝。
届时封锁消息的就是李明孝了。
李明孝若是把那三十万兵马掌控,率军回京,谁能抵挡?
可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了,即便他现在让梁皇后停止下毒,李谅祚也活不了多久了。
“只能想办法,在陛下驾崩时,把李明孝也给除掉了。”梁广川心里暗道。
…………
汴京
赵兴得到派往西夏的使臣传过来的信,说西夏已经答应联盟,会在大宋出兵后,派三十万大军伐辽。
而提出的要求,和梁乙埋带来的书信中一样。
赵兴收到书信的时候,李谅祚也收到了梁乙埋传回的信。
他没有多犹豫,直接回信说答应了大宋的条件,不过却要求大宋出兵不得低于五十万。
两国集合八十万兵力,共同伐辽,谁打下的地盘归谁。
赵兴见了梁乙埋,从他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当即约定,于六月中旬,正式发动进攻。
大宋这边,裁掉军中老幼后,赵兴又处置了一批还不死心,意图吃空饷的将领。
然后把裁撤了十个军,把这些兵力补充到了那些缺额的军中。
然后把中原十几个州的厢军,连将领一起全部抽调,补充进禁军之中。
如此一来,禁军人数不仅恢复到未裁掉老幼之前的兵力,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