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 阵痛与代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2章 阵痛与代价 (第2/3页)

河的中上游,更是需要蕴养水土,以减少黄河的含沙量。

    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以求争取让煤炭来代替柴火。

    总的来说,这道行政命令在京城实行的效果还不错。

    京城四周的山丘森林早就被砍光了,京城的百姓们早已习惯烧炭和烧煤。

    朝廷的这道命令,不过是加快了进程而已。

    当然,也就仅仅只是在京城,以及各个大城市执行的不错。

    随着朝廷推广植树造林,各个大城市周边都开始出现些绿色。

    但像是朝廷管不到的县城,以及更广大的乡野山村,百姓们依旧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比起还得花钱买的煤炭来,只要出些力气就能烧的木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说环保?

    呵呵,老百姓们才不在乎这个!

    对此,李奕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加大监管力度。

    柳江闻言,点点头说道。

    “放心吧,我明白,回头就去一趟煤站。”

    说话间,两人温存了一会儿便开始穿衣服。

    两人刚穿好衣服没多长时间,柳家的两个孩子便回来了。

    两个孩子年龄都不大,大的十二,小的才刚十岁,各个工厂都是不要这么点大的娃娃的。

    所以,他们两个只能是做些零工,来补贴家用。

    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晚饭。

    吃到一半,只听得响起一阵敲门声。

    柳江放下碗筷,起身打开屋门,便见一个汉子站在他家门前。

    “大海哥,这么晚了你来找我是有事吗?”

    柳江开口询问。

    马大海闻言,点点头说道。

    “是有点事想和你商量。”

    “走,咱们来外边说。”

    说话间,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屋子,来到了门廊处。

    马大海从怀中取出一包纸烟,然后给自己和柳江一人发了一支。

    用火柴,给两人各自点上之后,马大海开口说道。

    “江子,哥哥今个儿来找你,是有一件事想同你商量。”

    柳江抽了口烟,烟头在黑夜中忽明忽暗的,他开口说道。

    “什么事啊?大海哥您说。”

    “但凡弟弟能帮上忙的,一定不推辞。”

    马大海笑笑说道。

    “我二舅在朝廷里做官。”

    “我听我二舅说,等到年后,朝廷要发布一条禁令,禁止牛马牲畜进入京城城区。”

    “我琢磨着,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朝廷不让牛马牲畜进城,可城里人却都有出行的需求?”

    “马车牛车坐不了了,有权有势的,或许可以坐轿子,可那些中产呢?”

    “他们是不是就只能另想办法?”

    “所以我琢磨着,咱们筹钱搞几辆人力车,开个车行,专门在京城中做这些中产的生意。”

    “多了不敢说,但一年下来,肯定比你去给货运行给人扛包赚得多。”

    听完马大海的话,柳江脸上的表情有些意动。

    但他还是开口询问道。

    “这……这真的能成吗?”

    “一辆人力车不便宜吧?”

    看着柳江脸上迟疑的表情,马大海开口说道。

    “是不便宜。”

    “我去车厂打听过了,一辆人力车,最少也得三十块银元。”

    “这还是最普通的,你要是还想往车上加些什么配置,这都得另外花钱……”

    “不过,我和车厂那边谈过了,如果我们买车买多点,一次性买30辆以上,他们那边可以给我们一个优惠价。”

    “打八三折,25块银元一辆!”

    柳江表情踌躇。

    “大海哥,就算是打折我也买不起啊,25块银元呢……”

    马大海见此,继续说道。

    “买不起没事,我们可以去大唐皇家银行办个贷款嘛,只要首付五块银元,就能把车带走。”

    “剩下的钱按月还款就行!”

    “让我们一下子拿二三十块银元拿不出来,可要是一个月拿块把银元还款,这不就没什么压力了吗?”

    柳江被马大海所描述的光明前景所吸引,整个人明显意动。

    马大海见此,继续趁热打铁道。

    “我现在已经拉了29个人,就差你一个就凑够三十了,大江,别犹豫了,跟着哥哥我一起干吧!”

    柳江却还是有些犹豫,皱着眉头说道。

    “大海哥,你确定朝廷年节过后会发布禁令,禁止牛马牲畜入城?”

    “这事情靠谱吗?”

    马大海闻言,满脸笃定的说道。

    “那是当然,哥哥我骗你干嘛?”

    “这事情是我二舅说的,我二舅现在可是在朝中任职的,他说的话岂能有假?”

    柳江闻言,咬牙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跟大海哥你一块儿干了!”

    马大海闻言,拍着柳江的肩膀道。

    “哈哈哈,好兄弟。”

    “咱们将来一起发财,哈哈!”

    ……

    南洋,爪哇城!

    在荷兰人统治时期,这里名叫巴达维亚。

    但是,在大唐占据之后,便将巴达维亚改名成了爪哇城。

    随着年节将至,爪哇城内外年节的氛围无比浓郁。

    不少临街的店铺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对联。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都是满脸的喜色。

    临街的一家酒楼中,翁同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