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当官就有钱! (第2/3页)
发小财。
不做官,难发财。
做官之所以能发财,是专制官僚统治缺乏实际监督的必然结果。
而专制官僚统治一定要造出官、商、高利贷者与地主的“四位一体”的场面。
一定会造出贪赃枉法的风气。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那只是封建王朝百姓一句无奈的呐喊罢了。
哪个官员会真的往心里去?
宋朝以后。
官绅地主代替门阀士族,成为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的主体。
只要考取功名,选受官职,便能进入官绅行列,成为享受特权的贵人。
成为贵人,那就可以凭借官位和权势掠夺百姓的土地和财富。
从而摇身一变成为官绅地主。
范进中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严嵩个人也是极为励志的。
他出身也不是个望族。
高祖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去世前就留下一点田地,五个儿子每人分得两亩半。
严嵩往上数三代都没有功名,家境更是一般,经常感慨自己家里穷困潦倒。
他当上首辅后,便迅速的富甲国中。
朱元璋看的两眼一黑。
他发现嘉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皇帝隆庆,竟然也要花一千五百两银子贿赂严氏父子,他才能得到户部发给王府的日常费用。
严世蕃还向人夸耀,天子儿尚行金于我,谁敢不行金者?
内阁成员徐阶还评价世蕃真是胆大于天。
皇子皇孙尚且如此,更何况百官群僚?
“哎,糊涂啊。”
朱元璋终于对嘉靖的星星眼少了许多,连他自己儿子都得向权臣行贿,他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吗?
奇葩事朱元璋在仙境见的有点多,可想要麻木一点,根本就麻木不了。
大明如此未来同朱元璋的构想越来越背道而驰!
即使他知道隆庆上台后,严嵩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可是隆庆登基后,更是热衷于享乐,对国家事务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基本不浏览奏章。
这个时候是高拱扳倒徐阶后站了出来,作为内阁首辅进行了吏治、兵制、财政各方面的改革。
万历上位,张居正扳倒高拱后,继任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受到万历、李太后、冯保联合支持,内阁的权力上升到顶点。
张居正包揽了万历的皇权、李太后的训子权、冯保的司礼监权,以及他自己的内阁首辅阁权,实质上是代王行政。
随着张居正被清算,内阁权力进一步下降。
天启魏忠贤干政,把宦官专权推到了顶峰,内阁成了魏忠贤的走狗,阁权原有的权威,荡然无存。
朱元璋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直都在冷笑,这个立皇帝他看一次就气一次,就想活活剐了他。
待到末帝崇祯登基,更是让朱元璋没料到,他不长的执政期间竟然换了五十相,内阁就更没有什么权力了。
这如何能行?
朱元璋即使想要废相,可找人充当丞相那也都是有才能的。
怎么到了崇祯这里,进入内阁的成员全都变成了废物?
他一个劲的换什么?
谁还肯专心做事?
朱元璋父子两个很快就结束了观看模式,又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瞧着王布犁坐在那里摆弄发光的仙器。
“朕真是没想到废了丞相职位后,这帮孙子们会给朕整出这么一个大活来。”
朱标闻言也是笑笑。
他发现王布犁有些奇怪的词,其实特别容易让他们给模仿去,而且形容的也特别准确。
“爹,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我看完之后,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不甘心?”
朱元璋瞥了一眼儿子,其实他才有更多的不甘心。
大明传承下去了,可又没有按照他想的那样传承下去,完全跑偏了。
像严嵩等那种权臣,老朱是容不下去的。
“不过除了张居正之外,其余内阁首辅的权力并不是很大,而且他们相互争斗也厉害。”
朱元璋捏着胡须感慨道:“这种做法固然威胁不到皇权,但对于国家也并不是极为有利的。”
张居正那个过于特殊,但严嵩等人都非相权,而是协助皇帝主持工作的,只不过是被嘉靖放权的。
朱标心想那能有利吗?
上行下效的,严嵩那么贪财,下面官员送来贿赂的前是从哪里来的?
总不能是从自家地窖里掏出来的吧?
定然是搜刮大明的民脂民膏啊!
自己留下一大部分,送给严嵩少部分,长久下去大明百姓还能有个好?
大明就是被这帮贪官污吏给搞坏了。
可让朱标不理解的是,嘉靖那孙子明明做事就是一个极为精明之人。
严嵩这个贪官成为内阁首辅十五年的时间了,他就这么的放任不管,着实是让朱标想不通为什么!
“咱觉得这孙子后期修仙问道的,心里都不在朝政上面,才交给严嵩处理,只要他威胁不到皇权就算嘉靖的成功。”
对于自家老爹的话,朱标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谁也不知道真相,只能如此推测。
“我倒是觉得张居正之后,这帮内阁成员的权力已经下降许多,再也不向以前一样力压六部了。”
朱元璋轻微颔首,内阁的起因他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