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朱标的成长 (第2/3页)
什么是什么。
签字画押案子就结了。
老朱要求杀人都要经过他这个皇帝批准才行。
要是徐君给这对姑嫂判个发配,兴许就能把真相永远的遮掩过去了。
谁会为屁民做主啊?
就算是蒋家想要出头,那也有着极大的风险和精力。
四川距离南京也算是千里之外,稍微搞一搞,徐君觉得这种事就过去了,谁晓得老朱他要查案子啊。
“讳盗污良。”
刑部尚书钱唐下了结论。
就是当地知县不作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掩盖案情。
虽然我抓不住真正的强盗,但是本官摆弄苦主,那还是轻轻松松的。
冤假错案出现的概率极大。
书吏沙成超的供述则是朝廷安定下来之后,地方上的事务越发繁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简单而言就是地方上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但是老朱本来就节省,哪有什么经费下发。
他们在县衙讨生活的几乎都是倒贴上班,又是偏远地区,油水都不敢疯狂的捞。
谁愿意花自己钱给苦主们去寻找真凶?
对于这个说法,王布犁是有点认同的。
老朱他不给办公经费,你上哪说理去?
吏治本来就容易腐败,将来只会愈演愈烈。
王布犁在刑部主事写的卷宗上签字,便命令田留根好好照顾一下牢里的苦主,无罪释放这种事,总得是恩出于上,由老朱他自己下发。
“钱尚书,我觉得你也应该跟天子要钱,无论是破案还是押运犯人入京,人吃马嚼都需要钱。”
钱唐没接话茬,真以为哪家县衙都能有驸马担任典史的存在啊?
不用说远的,京县两个。
你就瞧瞧上元县的衙役们,他们有江宁县衙役们的小日子好吗?
哪一个不是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你让我跟天子要办公经费,看样子伱小子已经开始惦记刑部尚书的职位了,想把我直接关进你江宁县的大牢里是吧?
刑部尚书钱唐双手背后施施然的走了。
王布犁站在牢房门口,轻轻摇头,老朱果然是穷怕了。
虽说调拨办公经费会造成一定的挪用,但总比没钱直接摆烂强上许多吧?
要不然他设置县衙做什么?
难不成指望着他亲自来当青天大老爷?
他当的过来吗?
毕竟老朱从来都没有断绝这些人上京控告当地知县的路径,甚至以后还会大肆鼓励这种行为。
可老朱有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对于受了冤屈的百姓而言,是有多少的成本?
迟来的正义再叫正义,怕是要打个问号了。
多少人会选择忍气吞声!
当时所受的苦楚,又有几个人能够深刻的感同身受呢?
就算是最后沉冤得雪,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怕是已经改变了许多事。
等到朱元璋接到钱唐的汇报,便直接了当的下旨,差人去四川出趟差,把遂宁县知县徐君的罪名当众宣读,当众把他的皮剥下来,摆在县衙外用来警示众人。
还有这个书吏沙成超也押回去一同处死!
抄没知县徐君的家产,赔偿给遭罪的姑嫂二人。
办完这件事之后,老朱觉得自己心情颇为舒畅。
百姓沉冤得雪,官员得到惩处。
如今看来简直是完美。
这些个贪官,休想轻易就瞒过咱的眼睛。
待到朱元璋差人写好圣旨后,钱唐才开口道:
“陛下,还有一事,驸马托臣汇报一二。”
“嗯?”
朱元璋很奇怪,王布犁怎么不亲自来说。
“讲。”
朱标也支着耳朵听,王布犁到底再想说什么。
“通过这个书吏的说法,如今县衙基层缺乏办公经费。
还请陛下给调拨专款,用来给他们探案破案,否则长久下去,出现徐君这样的官员会越来越多。”
朱元璋一听是跟他伸手要钱的。
全天下那么多县衙,每个县衙都给一点,那一年得花多少钱呐?
简直就是无底洞。
“他真这么说的?”
“驸马不敢同陛下讲,怂恿老臣来讲,他确实是这样说的。”
钱唐也觉得应该给他的衙门批一些办公经费。
出远差路途吃喝住除了在驿站外,在外面吃个饭也得自己花钱。
带着圣旨出门,好歹也是钦差,去了地方那也得睡大通铺。
朱元璋只是挥挥手,叫钱唐下去办事,他会考虑的。
虽说王布犁卖专项国债大赚一笔,但这点钱撒向整个天下,那就是九牛一毛。
这小子虽说要整个基层破案率奖励,但朱元璋始终觉得不妥。
有些人为了钱,就会催生出无数的冤假错案,整出徐君这样的事情来。
“这小子不缺钱,却总是想要用钱去驱动别人做事。”
朱元璋揉了揉自己发酸的手腕:“标儿,你可不要同他学啊!”
朱标也从浩瀚的奏章当中抬起头:
“爹,不用钱,那我要用什么驱动人为我做事?”
“当然是器与名,这两件事是万不可下放给其余人的。”
朱元璋觉得王布犁一直都用钱去驱动别人做事,那别人也会为了钱背叛他。
人以利聚,只会以利分。
朱标觉得王布犁喜欢用钱去驱使人,是因为现在的人都缺钱。
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