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联姻?不行。 (第2/3页)
承下去吧?”
花钱买荣誉这件事,实在是过于离谱,以至于胡惟庸一时间没有想到如何反驳王布犁。
朱元璋对于写上纳税大户这四个字的牌匾,能挣到许多钱,他也是极为赞同的。
咱的笔墨就是这么值钱!
所以当时王布犁一说这个主意之后,朱元璋就立马同意了。
早知道有这法子,他还开什么青楼啊?
只要谁捐献给朝廷的钱多,朱元璋给他写一首诗就行。
老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实用主义用的极强。
倒是户部尚书杨思义咳嗽了一声:“天子的墨宝,岂能随便赐予那些商人?”
“不是赐予,这是奖赏,为了给商人树立正面形象。”王布犁忍不住笑道:
“这可是开国皇帝写的牌匾,谁要是获得了,那是他们的祖坟都冒青烟了。
更何况这也是一种掣肘,今后一旦查出他们在交税方面有问题,那自然是要收回来,赐给另外一心为朝廷交税的良好商家。”
“倒是有点意思。”
胡惟庸颇为认同的点头,他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若是能如此之法来让那些商人给朝廷送钱,不失为一条绝妙的计策。
总归是天子的墨宝,寻常人哪有机会获得呢?
“可是这个结果至少也要等到洪武十一年才能大规模传出去,你如何能得到那些商户的纳税的钱财。”
面对胡惟庸的询问,王布犁更是耸耸肩:
“消息放出去了,愿意信的自然就有回报,不愿意信的日后就去拍大腿吧,既然是投资,自是要拿出一些魄力来。
更何况天子的墨宝岂是那么容易,就得到的。
现在让他们出钱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考验,既然商税上涨,参与建设的商户,他们北上的货船经过闸门之后,也会有相应的一些减税政策。”
王布犁挺看好那些有赌风险的商人的,哪有什么稳赚不赔的买卖。
关键是这种政治性嗅觉,就看他们谁能搭上春风了。
要不然待到老朱借着胡惟庸案子收拾江南那帮大商人之后,还不是一样被老朱给扫进垃圾堆里。
现在王布犁是给他们一个上岸的机会,谁能把握住,谁运气好。
“陛下,那我没意见了。”
胡惟庸觉得这一步一步的从商税上涨,再到修建运河的工程,当真是一环连一环。
这小子没少研究三国演义吧?
但是目前从那些大商人那里得到钱财的支持,才是正事。
否则什么都是建立在纸面上的设想。
一想到这里,胡惟庸当即转念思想: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身为大明丞相,我也想要出一份力,在驸马身边看看是怎么操作的,有没有可取性。
毕竟今后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也是极多的。”
王布犁掰着手指头算数,老胡距离要死没几年了,还是离他远点吧。
朱元璋一瞧王布犁出现仙境里掰手指的动作,微眯着眼睛:
“咱的好女婿,你怎么想的?”
“陛下,总是在一只羊上薅羊毛,会把羊薅秃的,造成激烈的反抗。”
王布犁虚空摆了一下动作:“我是在一群羊上都薅一把,若是朝廷想要长久的耗下去,迟早把羊群都得薅死,所以我认为没必要的。”
“哈哈哈,有趣有趣。”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这个薅羊毛的比喻很是喜欢,咱也喜欢薅羊毛。
“陛下,臣就是想要看一看驸马是如何操作的,否则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应天府百姓就会动乱,怕是容易出乱子。”
“行。”
朱元璋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尤其是胡惟庸在基层执政经验也丰富,派他协助也说的过去。
正好所有奏章咱全都看喽。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虽然相信王布犁有能力,可他太嫩了,容易镇不住场子。
关键时刻还得位高权重之人出面,如果胡惟庸能够多吸引一些江南大商人向他靠近,那老朱就更满意了。
“可是应天府这么多百姓都想要出力,驸马准备怎么处理?”
“按照户籍进行抽签,我们第一期并不需要很多的工人。
索性就把应天府、扬州府一些百姓都纳入进来,做好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不愿意可以提前退出把名额留给想挣这钱的人。”
毕竟有些年龄适合的一些富裕人家,可不想父兄去干这种事。
修运河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份苦的。
于是一帮人再听了王布犁的宏伟蓝图之后,便满意的撤了。
都想瞧一瞧驸马爷是怎么花小钱办大事的。
那些江南的大商人愿不愿意被他薅羊毛还是个事情呢。
能积累这么大的身家,极少有脑瓜子不清醒,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好比老朱开青楼让他们来玩,他们可都来了,但是说天天一掷千金,那是不可能的。
消费了几天就算是给天子面子了。
待到胡惟庸等人都撤了之后,朱标则是叫住王布犁。
“你可有把握?”
“有啊。”
王布犁指了指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我手中还有很多陛下给与的宝钞,完全够一期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