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8朱厚照的二次出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8朱厚照的二次出现 (第2/3页)

了舞蹈、角牴、珍稀动物的动物园,当然还有乐队。

    就是他首先向皇帝提出,皇帝说不定会乐意化了装去京师街头闲逛,而皇帝的确喜爱这种活动。

    所有这些娱乐使年轻的皇帝对国家事务不感兴趣,他渐渐把国事的安排托付给了刘瑾。

    “好一个玩物丧志啊!”

    朱标哼笑了两声,少年皇帝继承皇位,竟然一丁点想要处理政务的想法都没有。

    反倒受到太监的蛊惑,只知道享乐,大明还能有好吗?

    “就没有臣子敢于劝谏的?”朱标对于文臣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天子被小人蒙蔽,正是他们这群人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

    然后朱标户部尚书牵头请求皇帝处死这个太监刘瑾,此举还得到了宫内一帮大太监们的支持。

    “啧啧啧。”

    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发笑。

    这些大太监是服侍上一代皇帝的,显然是不乐意手中的权力被新皇帝身边的太监给抢走。

    他防住了后宫作乱,可没想到太监们更是拉帮结派。

    毕竟同行之间才是赤果果的仇恨。

    尤其是太监这行当,卷的更加厉害。

    奈何文官里有内鬼,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瑾,刘瑾便带着其余七个人赶在大臣告状之前,先行告状。

    刘瑾告诉这个年轻的皇帝,整个事件是一个限制他行动的预定阴谋。

    掌司礼监的大太监在这个阴谋中和大学士们合谋。

    第二天,这些人果然开始上书,并且真的如同刘瑾所言,全都是限制他这个当皇帝的行为。

    朱厚照心想老子当太子的时候都没有人管我。

    现在我都当了皇帝,反倒个个都要来管我。

    你们就是欺负我年幼。

    但这些人毕竟是他爹留给他的班底,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嘴上表示自己一定会改。

    待到下了朝,朱厚照更加信了刘瑾的话,大发脾气。

    朕既然管不了外庭,连内廷都管不了吗?

    朱厚照立即让刘瑾执掌司礼监。

    其余的七个太监取代了在各个重要宦官机构和军事职位上的刘瑾的敌人。

    曾经反对刘瑾的大太监们被免职、驱逐,后来在去南京的路上被暗杀。

    “等等。”朱标突然发问:

    “我大明的京师不该是在南京吗?”

    “他们如何能从京师去南京的路上被杀?”

    面对儿子的提问,朱元璋给解释了一遭:

    “朕在仙境当中看到朕岁数大了想要迁都的事,还派你去勘察各处来着。”

    “哦。”

    朱标了然,毕竟深处南京对于西北等地的控制力过于薄弱,再加上北元一直都没有被消灭,北边需要布置大量士卒。

    皇帝不过去的话,派遣其余将领,父皇内心怕是不放心。

    看样子大明今后是要迁都的。

    “标儿,伱看出来这个刘瑾的方法来了吗?”

    朱标仔细回忆一二,开口道:

    “此人很聪明,他没有跟皇帝指责攻击他的那些文官们,而且利用正德皇帝对文官管教他的厌恶感。

    他蛊惑皇帝说连先皇留下的太监都站在文臣那一边,陛下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皇权被臣子限制住,这是哪一个皇帝都不愿意出现的事情,特别是内廷与外庭之间的勾结。”

    刘瑾的一手矛盾转移,借力打力,直接绝地翻盘。

    “是啊。”

    朱元璋也着实没想到,这个叫刘瑾的太监,还挺懂人心。

    要是放在朱元璋身上,无论是谁都留不得。

    “看得出来正德皇帝对于自己的玩伴,是不舍得下手的。”

    朱元璋也提了一嘴,这孩子念旧,但偏偏就有些念旧过头,不知道什么叫国事为重。

    谁对大明有害,宰了就行。

    如此婆婆妈妈的,不适合当个皇帝。

    不过朱元璋一想,正德这孩子目前还没王布犁岁数大呢,贪玩了些也算是正常,但作为皇帝就是不正常的事。

    接下来就是刘瑾恢复了祖宗之法,开始为文官上廷仗的套餐,竟然有人被打死了。

    然后更多的文官因为这件事上书,接着被打廷仗。

    其中就有一个叫王守仁的低级小官,顺便就给贬谪到龙场去了。

    顺便开始给这些文官上枷锁,正德朝的风气简直是一下子就给退到洪武朝了。

    那谁受的了?

    然后刘瑾就遭到更多文官的集体抵制。

    可事实上,朝臣们想要干活得准备两份文稿,一份照例交给皇帝,但是正德不怎么看,只抽查。

    另一份得给刘瑾。

    “好好好,大明又出一个立皇帝啊!”

    刘瑾除了在打击文臣上面颇有些“太祖风范”,然后想要不贪污简直是不可能的。

    每个进京同皇帝汇报工作的人,全都得给他送钱。

    谁敢不送,不等他回家,革职的旨意就比他先到家了。

    那些大臣显然不会自己个掏钱,于是就打着刘瑾的旗号在地方上搜刮钱财,给他分个一成。

    正是大明文官的拿手好戏。

    恶名你背,好处我拿!

    谁让你刘瑾的名声全国闻名,什么恶事都是你干的,这可太说得过去了。

    封他一句平(背)账(锅)大圣也不为过。

    朝堂上忙着争权夺利,地方上各个官员搜挂钱财,导致许多百姓活不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