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赤脚医生遍天下 (第3/3页)
的出封地了。
特别是成亲的事情,朱橚还不知道自己的王妃长什么样子呢。
对于这件事,他其实心里也没底。
按照他四个哥哥的王妃想,他自己的王妃长相应该也不难看。
可朱橚听着王布犁的话,自己也想要陷入温柔乡当中。
“对了,那些不合格的郎中,你准备怎么弄?”
“给路费,让他们回去呗。”
朱橚觉得自己挺有耐心的,奈何这些人医术真的不咋滴。
王布犁稍微思考了一会,才开口:“此事倒是我考虑不周了。”
“妹夫,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先别把这些人遣返。”
“那留着他们做什么?”
朱橚不解王布犁的想法,他虽然主持办这事,可也不想养闲人。
用的全都是民脂民膏。
“大明贫穷,郎中奇缺,短时间内培养不出来太多的郎中来。
那乡村百姓一旦有什么头疼脑热都只能硬生生的挨过去,即使是壮汉也抵不住病魔的侵袭。
如此一来,田地就没有壮劳力耕种,朝廷就不容易把赋税收上来。
以我的想法,大明应该有自己在乡间的赤脚医生。”
“妹夫,你给我详细的解释一下赤脚医生的思路,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朱橚很是激动,他本人就是一个喜欢钻研医学的人。
若是天下有许多跟他一样想要学医,但是苦于没有传承的,一旦接受了郎中医院的培训,将来也可以出去治病救人,那对于百姓而言也是极好的。
他听着王布犁针对赤脚医生的场景,以及进一步阐释对大明的好处,连连点头。
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够以神医的名头,流传千古的?
大多数郎中也都是普通人。
他们能治理一些疾病,能给孕妇接生,降低孩童的夭折率,以及母亲的难产率。
赤脚医生也算是专门给穷人治病的,毕竟医疗条件就在那里呢。
“好好好。”
朱橚认为如今的大明若是到处都有赤脚医生的存在,那他也算是为大明的千秋万代做出了贡献。
这种模式,依照朱橚的历史观,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那咱们培养这些不合格的人,到时候学那么一年两年就让他们拿着条子回去。
最好官府给他们一些补贴,这些人多是住在村子当中才行,他们治不好再送县城的医馆当中。”
“嗯,此事我会再与父皇说一说的。”
朱橚觉得虽然要出点钱,可这样能够巩固大明的统治,那简直是绝佳的主意。
他从来没有想过,朝廷培养当一个郎中,还能这样用的。
虽然大明县城不少,但更多的人都是居住在乡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赤脚医生这一举措,很大程度的就能避免许多百姓有个头疼脑热,就要花钱开路引去县城看病,或者强行挨过去。
“嗯,我就是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想法,具体的你还得从中好好考虑思索,加入自己的理解,这样才算是你给你爹办的事。”
“明白,明白。”
朱橚对于王布犁这个绝妙的主意,十分的兴奋。
他果然是个极为聪慧之人,能从蛛丝马迹当中寻到线索。
或者这种事也能换另外一个角度去想。
“我再给你写点有关卫生条例,除去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容易带病菌的例子,最重要的是尽量要喝烧开的水,免得肚子里长虫子。”
王布犁在纸上写着,因为他问他爹肚子里长虫子后要怎么治。
王神医告诉儿子这就需要少量“砒霜”出马了。
王布犁很庆幸自己一直都喝烧开的水,在外面几乎不喝生水的好习惯。
少量砒霜,对于人体那也是有伤害的啊!
“行了,回去想吧,有想不明白的再来问我。”
王布犁下了逐客令,朱橚也不在意,他觉得自己今日收获颇丰啊。
不仅仅是要在军中大力培养军医,对于乡间百姓也要照拂到,他们可都是大明的百姓!
若是我能编制出一本医书来,让天下的赤脚医生都来学习,那我朱橚何尝不能名流其实啊?
是以赤脚医生的门派祖师立足于世上,而不是以朱元璋的儿子。
一想到这里,朱橚整个人都散发出无限的畅想。
王布犁给他画的这个大饼,让他吃的是心花怒放!
等到吴王走后,王布犁顺势回自己的房间去休息去了。
蒋环连忙替王布犁送客,顺便拿着检校所写的速记仔细核对一二,并且叫人快马加鞭送到皇宫去。
此举对于大明而言,简直是一件极其能够稳固政权的好政策。
朱元璋把送上来的朝政放在一旁,正在抓紧处理西北征战的事情。
一旦要开战了,许多事情都是马虎不得的,而朱元璋又喜欢亲自抓战事,这种事他不放心交给别人。
正在对着地图思考如何出兵的朱元璋得到了检校的奏报。
有关王布犁与老五之间的对话。
朱元璋仔细瞧瞧那赤脚医生的作用。
“嘿,真是不得不说,咱这好女婿的奇思妙想就是多啊!”
朱元璋把奏报递给自己的好大儿,叫他好好瞧一瞧。
他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当初年幼得病的时候,家中根本就没有钱去请郎中,硬生生的挨过去的。
等他父母病了,也没什么钱请郎中。
当时若是乡邻有赤脚医生,欠一点钱救治,兴许就能活着。
他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人。
但朱元璋并没有理睬他们。
虽然朱元璋同他的许多功臣都是农民出身,过去都被地主欺压过。
但是等他成功之后,成了新的地主阶级,自然是要容纳以前的地主阶级为他效命。
他的军队大多只会打仗,在治理民生这一方面,人才很少。
为此不得不利用有学识、有声望的地主,被朱元璋任命为各级官吏和向百姓收租的代理人。
朱元璋的执政策略是和旧有地主建立一个可以保护新地主利益的政权。
朱元璋在一旁感慨,朱标却是没有他爹的忆苦思甜。
他看着里面的内容,沉默良久,才开口:“爹,王布犁是个心中有百姓的人。”
“咱用你说!”
朱元璋背着手道:“从他当街为民请命,杀了琉球使者的时候,咱就知道了。
可惜就是这小子责任心不强,总是一阵一阵的,让他烦了,才懒得管呢。
要是闲着没事,兴许能指点你一二,到底是心性未定,兴许年长后才知道轻重。”
朱标听着他爹的这番话,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看的这么透彻。
王布犁给他的感觉很不一般。
此子嘴里叫着太子哥,或者什么向着皇宫的方向遥拜父皇之类的,但朱标能感觉得到,他对于皇权并不怎么畏惧。
兴许如此这般,朱标才愿意同王布犁交流,否则寻常人都只是会奉承他,要么就巴结自己。
想要听到实话都难。
哪像王布犁虽然嘴损了一些,但有时候还能往外蹦实话,甚至还给你出主意,让你有思考的方向。
朱元璋瞧着自己的好大儿陷入了沉思,只是笑嘻嘻的道:
“这小子没打算给咱好好效命,摆明了一副是你的臣子的模样。
不过咱看呐,标儿你若是想要让他真心为你所用,你还得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