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2我有一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72我有一计 (第2/3页)

在元朝时期少有人问,近些时候才重新流行起来。

    兴许是传承断了一截,大明学子玩的升官图,扔五六下骰子就能到太师这个职位游戏终结,不如前朝花样多。

    总之不能科举之后,许多学子都不卷了。

    学习。

    学个屁!

    连他大哥王贯众都在家搓药丸,只是偶尔来这学习。

    朱标看见这些学子,也只能暗暗叹气。

    科举这几年都不会开了。

    国子监这群学子,不知道几年后还能坚持学习的人有多少。

    到时候便是他们一飞冲天的机会。

    看着他们玩升官棋,王布犁思考着要不要让李景隆扩张一下业务。

    夜秦淮也搞一个小赌场,总之就是敛财嘛。

    “瞧瞧,不怪陛下说他们散漫自由,因为这是事实。”李文忠又给朱标扎了一刀。

    王布犁扇着扇子无所谓。

    按照老朱在全国选拔厉害的读书人来此,这些人大概率会出现比较厉害的臣子。

    但更多的人,都没什么存在感。

    或者在老朱的几次大案株连下,全都被搞死了,根本就没有成长的机会。

    “这位公子,你是王布犁?”

    王布犁瞧着眼前这个长着青春痘的稚嫩年轻人。

    “不必行礼。”

    倒是朱标先给方孝孺打了个招呼。

    说起来他们俩还算是同门师兄弟。

    因为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而是是极为出色的那种。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

    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

    只是他爹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被人传颂。

    朱标听老师提起过他这个得意弟子,也见过。

    王布犁面露疑色,如何认识自己,便听朱标主动给他介绍:

    “妹夫,这位是我老师最小的弟子,叫方孝孺。”

    “方孝孺?”

    王布犁这才仔细打量眼前这年轻人。

    被编排出黑朱棣的诛我十族又何妨的方孝孺!

    可事实是他亲侄子给方孝孺收尸。

    朱棣他再没有政治头脑,没系统的学习过帝王心术,也不会还没登基直接杀人十族。

    不过是把方孝孺车裂而死,至于他弟弟以及他媳妇儿子都是自杀。

    而且孙子们也没死,只是改了姓氏。

    朱高炽给方孝孺平反,万历允许方家嫡系改回姓氏,天启则是彻底宽恕方家子嗣。

    朱棣登基前后行事,可是极为谨慎的。

    老朱对他也是极为看重,跟朱标说这个人是你一直可以用到死的人,而且也一直按着方孝孺不提拔,就等着自己个死了,朱标提拔上来。

    如此方孝孺才算是朱标的臣子,对新皇帝会更加的感激,属实是基本操作。

    老皇帝要死之前贬低一些人,等着新皇上位在把这些人给提拔回来,就算是有了恩。

    “驸马爷,听说过我?”

    方孝孺认识王布犁。

    那是因为他当街杀使者,又恰巧站在围观群众当中听他讲了些话。

    他还跟着王布犁的马车后面走,心里生出一股子大丈夫当如是的想法。

    当时方孝孺只觉得自己的胸膛热乎乎的。

    若是官员都如同王布犁一样为民请命,大明何愁不会变的强盛起来?

    再加上陛下对于贪污官人也是处于极刑,更是制止了许多人想要贪污受贿的手。

    当然了。

    方孝孺对于他爹的死,还是有些伤感的,认为陛下刑法过重。

    “嗯,我大哥也在国子监学习的。”

    王布犁直接扯出他大哥王贯众,对于国子监数千人脱颖而出的名人,还是挂在嘴边的。

    毕竟不是谁都能当知名学者宋濂的学生。

    方孝孺听着王布犁的话很是高兴。

    对于这个人,李文忠也是听过的,国子监凤毛麟角的存在,大明的读书种子。

    “太子来此是来找老师的?”

    朱标摇摇头,脸上带着笑意:“不过是来此地转一转,看看学子们的生活与学习。”

    方孝孺微微拱手:“殿下,现在陛下不开科举,人心浮躁。”

    “我知道。”

    朱标轻轻颔首,他爹整治国子监也是必然之事。

    王布犁打量着比他还年长的方孝孺,较为瘦削。

    听说家境也不是很好,不知道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有没有鼓舞到方孝孺。

    东阳马生马君则这个人,目前也在国子监当中学习,他与宋濂算得上是忘年交。

    明初的许多读书人岁数都不小了。

    王布犁就听着方孝孺与太子的交流,他则是伙同李文忠再往里面去溜达。

    “布犁啊,你觉得国子监的学子们如何?”

    “自由、散漫,也有自律的,符合我对他们的认知。”

    王布犁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对于学生们离了父母什么样,是有着深刻的认知的。

    真说刻苦学习的也有,但是大多数都是混日子等毕业证了。

    如今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多是如此,只不过他们要等的可不是四年,还等八九年才能由考试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