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2章 现在最缺什么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42章 现在最缺什么药 (第3/3页)

状态。我们陕省地处大西北,因为物流不畅等原因,非常吃亏。

    解放前,沪海几个大洋一支盘尼西林,运到我们陕省就变成了一两根小黄鱼,这价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解放后也一样,部里从国外搞到一批盘尼西林,分配到我们陕省又没有多少支,我们死活都沾不到便宜呀。”

    林三七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的确,反正其余途径我不知道,我帮国内搞到那么多盘尼西林,国家除了保障部队优待供应外,剩下就是供应几个工业基地了。

    像什么沪海、首都、天津、重庆等等工业城市。噢,还有一个大户,那就是东北地区。那边是重工业基地,工人老大哥肯定需要优先使用的。”

    陕省这时候有啥?除了西安还好一些,剩下的都只能叫革命老区。

    哪怕到了八十年代,孙少安的媳妇贺秀莲去石圪节公社寻找胡德禄做了个头发,都差点被丈夫给锤死,就是因为太穷了。

    这样的西北农业省还想分到多少珍贵的盘尼西林?

    当然西北地区算来,陕省算好的,边疆省、宁省因为有民族政策也能照顾,多少能沾点便宜。

    最惨的就是甘省,这个默默无闻的省份,无论在六十年代还是在2016年,似乎都不被重视,啥好事也轮不到,一直是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

    从抗生素发明,一直到六十年代,全世界主要使用两种抗生素,一种是磺胺,一种就是青霉素。

    青霉素在1943年才开始少量供应军队,成规模已经到了二战的后期了。

    在青霉素发明之前,唯一的抗生素的,就只有磺胺。

    磺胺是德意志先发明的,但小胡子认为科研是鱿鱼人的玩意,使得德意志没有配备磺胺,直到海德里希遇刺后才意识到抗感染的重要性,德军才开始配备。

    米国和鹰国就比较聪明,从一开始就配备了磺胺,这是赢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

    再后来,鹰国人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不会纯化,也就生产不出来。

    是牛津的弗洛里团队从弗莱明的论文和菌株开始进行纯化,一名叫钱恩的科学家做的纯化的,这才成功提炼出青霉素。

    但这已经是二战期间,鹰国天天挨炸,物资紧缺,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

    于是有相关科学家来到米国,利用米国农业部的发酵能力,加上全米药厂的合作,才使得青霉素能够临床应用。

    这也是为什么走私的盘尼西林全部来自米国的原因。

    三人科学家还因为发明了青霉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