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沛县之夜,歌舞升平! (第3/3页)
能算词?”转向朱棣,他说道:“爷爷,这样的词,孩儿八岁时就能写了!”
这类歌曲如同现代的《学猫叫》,简单直白,无甚深度,却极易上口,各年龄层均能接受,深受基层喜爱。
太过深奥,则易使百姓难以理解。
市场总是追逐大众口味,百姓喜好,便是方向。
果然,曲终之时,掌声雷动,喝彩声起!“好极了!好极了!好极了!”
“薛明月,我爱你!”
“嫁我可好?”
百姓对台上歌女吹口哨,大声呼喊,夹杂低俗言语,不足为奇。
毕竟,这个时代,百姓未曾受过现代教育,素质自然参差。
说古人礼数繁多,那是指文人雅士。
底层百姓,哪里讲究这些,从未入学,又怎能期待他们举止优雅?
确实,也有自学礼仪之人,但终究少数。此时,台上的老板挺身而出,向众人宣告:“下一曲,《半城烟沙》!”
“词曲皆出自本县知县大人朱寿之手!演唱者——李诗诗!”
此言一出,朱棣险些跌坐!
朱寿这小子,怎涉足于此?
他还会写词?
朱棣不由好奇,朱寿的词曲水平究竟如何。
原来,朱寿竟是文武双全。
不过,朱棣并不知晓,朱寿借助系统,琴棋书画已是无所不通。
尽管词曲取自二十一世纪的某位大师,但他能精准模仿曲调,亦有赖琴棋书画之功底。瞬间,台上乐声悠扬,台下观众屏息,等待歌女开唱,却不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