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9章 装满万石粮草,一天也能走千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9章 装满万石粮草,一天也能走千里! (第2/3页)

出这样的见解。

    不过,细细一想,确实有道理。

    后勤跟得上,朱棣自认别说打到瓦剌,就算是打到极远的地方,都够了!

    可朱棣想了想,又说:"那到时候,人都出海经商去了,谁来运粮草?"

    "谁又来种粮草?"

    朱寿一听,嘿嘿笑了:"生意上的事儿,问我就对了。"

    "老前辈,您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南洋不只是香料丰富。"

    "占城、暹罗、天竺,那大米多得很!"

    "各种粮食他们都不缺。"

    "那地方四季如夏,一年能种三季!"

    "要是能和南洋各国打好贸易基础,还会缺粮吗?"

    朱棣点点头,又问:"你想得有点天真。"

    "确实,粮食没了可以去买。"

    "但运输是个大难题。"

    "漠北又没有运河,大批粮食能在海上运到山东,再从山东朱运到漠北,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么长的补给线,可不容易解决啊!"

    朱寿心里清楚。

    为什么古时候一打仗就是几百万人?

    很简单,后勤的民夫也算在内。

    又为什么一打起仗来就闹饥荒?

    青壮年都去运粮草了,地里的麦子没人管,全烂在田里。

    说到底,都是交通不便。

    你想,一车大米能装多少?

    按一车五石算,从南京运到漠北,路途遥远,至少得两三个月。

    这两三个月,运粮的民夫得吃饭吧?

    护粮的士兵也得吃饭吧?

    五石粮食,到了战场,也许就剩两石,甚至一石。

    这么一算,朝廷就算拨出一万石粮,到地方也就剩下两三千石。

    打仗的时候,没人种粮,大家全在吃粮。

    想到这里,朱寿微微一笑,说:"所以啊!要富裕,先修路!"

    "如果朱老前辈对基础设施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