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十万两银的购买力 (第2/3页)
:
“贵朝皇帝陛下威武圣明!这些铁锅我全要了!”
“五千口铁锅,一口价五万两!唯一的条件是,一户牧民,凭着户籍只能买一口锅,我们到时候会派人监督的。”
行商:“.”
这事儿他做不得主哇。
朱管事无视行商的为难,指着另一队打着特殊旗号的驼车,“朋友,你别急,铁锅你要搞不定的话,巴蜀的茶砖要不要?”
单纯不麻烦的买卖,行商满口应承:“要的,要的!我都能要!”
牧民们不爱那些金贵不已储存的绿茶,唯独喜爱经过发酵、压制、干燥等工序制成的茶砖。
撬上一块,与牛奶、盐等一起煮制,就是草原风味的奶茶。
茶砖在草原上是硬通货。
朱管事显然很满意行商的态度,自顾自介绍:
“不怕你要得多,就怕你吃不下全部的量!这回运来的上好茶砖共计六千块,单价是五两银。”
他对这个报价稍稍有些心虚,因为他是少数几个,知道这批茶砖进货价的人。
这些茶砖是那个割了昝九脑袋的茶商之女,家族中保留下来的存货。
狠人是想白送给甘大将军的。
大将军高风亮节,非得真金白银购买!
双方极致拉扯后,只收了一个成本价。
五百文每块,采买了六万块,全都是品质上佳的夏茶。
搁在关西各卫所商铺,零售价也要二两银。
先锋营的人护送一趟,生生涨价到了五两。
显然,朱管事给对方留了些议价空间。
行商心里有些踌躇。
他不是不想议价,是怕自己在议价过程中哪句话没说对,就得罪了朱管事。
毕竟,职业商贩不是这等报价方式。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价他也有赚头。
茶砖,茶砖,制出来的茶叶硬得像砖头。
一块一斤重。
普通牧民家庭一块,够喝三个月。
要是贩去断了茶叶几年的王城莎车,一块茶砖都能卖八九两银。
本着交好朱管事,可以长期进货的想法,行商果断点头:
“吃得下,吃得下。我全都要了!”
朱管事扬起嘴角,给了对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