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纸(上) (第2/3页)
之忧,就想在有生之年,把青山书院的名声传遍整个雍泰朝。
可惜,书院里正经读四书五经的学生,学习时间还不到一年。
三五年内,是很难出业绩的。
故而,当方墨林猜测到镇西大将军要对造纸技术出手时,很是激动。
巴不得大将军赶紧把这些纸的价格打下来!
甘明兰:“呃,这个嘛,我确实有个造纸计划。”
心里默默叹气。
她首要目标是造厕纸,还没来得及把读书人的事当大事来办。
但对方只听得进有计划三个字。
激情满满,脸上红润得如醉酒状。
老先生对笔墨纸砚的制作过程,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他还给甘明兰来了一个,在关西造纸的可行性分析:
“想在关西造纸,最好是在本地选材。
宣纸是用青檀树加稻杆做的,青檀树只在长江流域及以南比较暖和地区生长。
竹纸价廉物美,但在关西这种干旱、贫瘠的沙地里,肯定种不活。
考虑到关西本地的土质和气候,老夫极力推荐种植麻、桑树和楮树,这三种都是造纸的好材料。”
甘明兰:“.”
所以,我把擅长宣纸的宏明禅师和三十几个造竹纸的匠人请回来,是请了一个寂寞么?
方墨林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他道:
“造纸的原理一通百通,大方向都是把树皮浸泡软化、反复蒸煮、碾磨打浆、抄纸脱水、烘干裁剪。
不同的树皮脾性不同,在有经验的纸匠手里,很快就能摸索出规律来。大将军可以让匠人们多试试,会者不难。”
听听这话。
会者不难?
要是真不难,一个简简单单的造纸术,还能被那些世家垄断了上千年?
时至今日,书和笔墨纸砚于普通百姓而言,都算得上是奢侈品。
给了老先生一个造纸坊的筹备计划,老先生满意而归。
终于下班。
抱香喷喷的闺女去咯。
小家伙记忆力出奇的好。
亲娘出差多少天,记得牢牢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