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08、中人之资罢了、湖中风波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08、中人之资罢了、湖中风波恶! (第2/3页)

太爷厚望。”

    语气中透出几分饿鬼见食般的颤栗。

    此刻老道袖中银铃轻颤,湖底隐约传来“咕咚”声。

    枯爪似的五指突然收紧,银铃骤响如厉鬼尖啸!

    游道人颈间人皮护符泛起青光,却是强压着得意道:“书院那帮酸儒看得紧,贫道这些年可憋坏了……”

    “今日就来饮一饮这九大姓的血看看是何等滋味。”

    湖中风波恶!

    ~

    ~

    【你也没有犹豫,以如今谢家对你的不待见,怕是这渡湖的小舟,怕也是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了。】

    【你缓缓走进,上了船艘。】

    【“叨扰了诸位。”】

    【哑巴的舟子,见你登船只默默撑开长篙。】

    【在船头柳子馨两女共撑一伞。】

    【薛怀安等人打量于你,许是走到近了。】

    【梅青苏脸上越发惊疑不定。】

    【紫衣女子,怀抱八面汉剑,倚于船棚,黛眉一皱看向于你,就算是离着如此之近,你的一身气质与湖波光景相融。】

    【她见你裤脚被雨水浸透,鞋尖沾着几许泥泞,脚步虚浮。】

    【这种感觉……明明只是一个不精通武艺之人,偏生透着令她心悸的玄妙意韵。】

    【柳子馨回眸时,杏眼里忽然漾起惊喜的波光,若是相貌上等、五官俊美之人,多是多了些阴柔之气。】

    【这位公子近看竟比远观更显风仪,眉目如蕴着湖山烟雨,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难得清雅气度。】

    【这般人物,纵是紫潇阁里那些自诩风流的才子们也难及万一。】

    【她檀口轻启,声音如珠落玉盘:“公子当真是‘骨重神寒天庙器,玉树临风’。”】

    【此言一出。】

    【金绣楼的罗素素向来眼高于顶,此刻竟也微微颔首,眸光在你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梅青苏回过神来,折扇轻摇,笑道:“若非早年见过司马家那位‘书中宝玉’,善养浩然气的司马春风,在下怕是要认错了人。”】

    【薛怀安闻言,面色微不可察地一僵,随即拱手作礼,“在下薛怀安,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你抬眸望去,心中好奇,姓薛?如此年纪便能点燃神火,又出现在这大观园中,想必是九大姓之一的薛家子弟,应该颇具备盛名。】

    【只可惜,你这些年深居小院,汴京都没有去全,更遑论认识这些九大姓的天之骄子。】

    【话音落下,船上一时静默,只余细雨轻敲篷顶的声响。】

    【众人目光灼灼,似要从你眉眼间窥出几分端倪少年的身份。】

    【你迎着众人视线,淡然一笑:“在下谢观。”】

    【衣袖随风轻摆,“不过中人之资,承蒙诸位抬爱。”】

    【“谢观——”】

    【柳子馨手中绢帕忽地一紧,与苏芷柔四目相对。二人眸中讶色流转,随即化作恍然——近月来西厢楼名声最盛者,除却这位谢观在无他人。】

    【向来清冷的苏芷柔竟主动上前半步,朱唇轻启:“可是写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得金子叹老先生亲评白衣卿相'的观公子?”】

    【你忆起胡芸娘曾说,那位金老先生确有意为你扬名。】

    【你笑道,“若这汴京城内没有第二个谢观,想来便是在下了。”】

    【苏芷柔眸光微动,心中已信了七分。这般清雅气度,方配得上那如同天上摘下的诗词。】

    【她敛衽一礼,“紫潇阁中姐妹多仰慕公子才学,今日得见,芷柔幸甚。”】

    【她其实还有句话未说出口,西厢楼里不知多少花魁娘子,为求诗词一首,甘愿为这位谢公子自荐枕席。】

    【柳子馨盈盈福身,眼波流转间尽是仰慕:“子馨见过观公子。”】

    【她声音柔似春水,“公子盛名远播,今日一见才知,果然是诗如其人。”】

    【西厢楼的姑娘们最是推崇这般风流才子。一首绝妙诗词,便能令她们身价倍增。】

    【她们不谙庙堂之重,王侯将相,不论江湖之远,刀光剑影。】

    【平素谈资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