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4、儒皮道骨佛家心,石像挑动天下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394、儒皮道骨佛家心,石像挑动天下反! (第3/3页)

上都是在抢粮食,人心不安,还是快些让梧桐回来吧。”】

    【“无妨,她是与四表姐同行,有谢家的护卫在。”】

    【谢原这才点头,又面露疑惑道,“这消息怎会传得如此之快?朝中也是刚刚得知不久,汴京百姓就已经得知。”】

    【你缓缓道,“或许是有人刻意为之,故意将消息散布出去的。”】

    【“若是没有提前布局未雨绸缪,怎会如此迅速?能在黄河驻军的将领文武,也绝非全是痴傻之人。”】

    【谢原接着道:“事发前一天,有人在黄河之中挖出一尊铜像,头戴红布,怒目圆睁,极为可怖。其中有道人路过,说这是封在黄河底的天煞星,今朝一现,天下大乱。”】

    【“监工的将军把道士哄走,下午民夫就罢工了。”】

    【“道士?”你微微一愣,不知为何,脑海中浮现出三真一教的影子——这个天下道家的魁首,莫非这其中有三真一教的插手。】

    【你沉吟片刻,问道:“他们如今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谢原神色凝重,“他们打出的旗号,乃是一直流传在江南道的一句谶语——‘莫道苍生不怒目,一朝燃尽王侯家’。”】

    【“其中为首之人自号‘赤目天尊’,众人皆头戴红布为表示,也叫‘赤目军’。”】

    【“哎……这天下,终究是要乱了。”】

    【谢原叹道:“赤目军来势汹汹,朝廷若反应迟缓,江南道恐将陷入浩劫。”】

    【他语气沉重,继续说道:“兵部正在调集兵马,但江南道距离汴京千里之遥,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还有一事,原本父亲定的明日回京,如今被苏相调往江南道平叛去了,这……过家门都入不了。”】

    【你轻轻颔首,此事虽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时下大齐治下,赋税苛重,加之黄河肆虐、天灾连连,百姓苦不堪言,起义不断。】

    【这次治理黄河被征调的民夫,多为九大姓之驱口,亦即奴隶。九大姓自朝中领取银两,却不顾其生死,肆意克扣工钱与口粮,致使民夫生活困顿至极。】

    【治河工程浩大,劳役沉重,民夫承担着难以言喻的繁重体力劳作。许多人或因劳累过度,或因瘟病而死。日夜不息,其中多数竟难以活过一月之期。】

    【你瞧着谢原神色忧虑,问道:“六哥,怎突然对家国大事如此上心了?”】

    【谢原重新喝了口水,语气郑重:“男儿不忧心家国,难道还整日惦记小娘子的肚皮不成?我谢家毕竟是以军功立家。”】

    【“六哥有此心,倒是好事。”】

    【谢原起身道:“观弟,近日你也莫要外出,汴京也是乱起来了。”】

    【他抬头望向天空,朝阳虽已高挂,却难以驱散他眼中的阴霾:“这世道,愈发不太平了。”】

    【谢猴儿宽慰道:“如今大齐有书院在,朝中更有苏相坐镇,少爷您不必过于焦虑。”】

    【谢原面露怅然:“书院吗?……总觉得它已非昔日之书院。”】

    【“至于苏相,他那等高深莫测的大人物,我们又岂能轻易揣测其心意。”】

    【谢原来去匆匆,未做久留,便告辞而去。】

    【你送至院门口,望着谢原渐行渐远的背影,轻轻关上院门。】

    【乱世将至,汴京为九大姓盘踞之地,局势尚稳。】

    【但保全自身方为上策,你身后并无大树可依,唯有自身修为才是立足之本。】

    【你又忆起群芳宴后,大先生的离开之时所说,“飞升之契机,就在这未来十年之间。”】

    【莫非唯有这天地大乱之时,飞升台才会显现于世?】

    【如此千载难逢的飞升良机就在眼前,任谁都会全力以赴,放手一搏。】

    【未来不久,你将与魔师、莲池大师、三先生、大先生等名震天下的大宗师交锋。】

    【你缓缓漫步于梧桐树斑驳的光影之下,心无旁骛,继续修行。】

    【每一寸光阴都是如此紧迫,不容虚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