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0章 书剑飘零,群芳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0章 书剑飘零,群芳宴! (第2/3页)

准备走出屋外,去院中练武,天寒地冻也当修炼不缀。】

    【两道细碎沉重的脚步声从远门处传来,踏在积雪之上,发出“吱吱”的声响。】

    【你心中一动,仅凭脚步声,便已猜出了其中一人的身份。】

    【推开门扉!】

    【你迎了出去,只见张源来与何孝正并肩走在院中,两人手中提着有糕点盒,文房四宝。】

    【还有一块切好的鹿肉,用红纸包好,上面写着一个“福”字。】

    【张源来一脸笑意,神色如常,显然是常客,而何孝则显得有些拘谨,自那次为你读书之后,他便再未踏入这小院半步。】

    【你脸上一笑,将二人迎入屋内,他们将礼物放在门口,二人皆身着厚袄,头戴裘帽,抵御着这突如其来的严寒。】

    【在屋门外的台阶上,他们抖落着脚上的雪泥,这才施施然走进里屋。】

    【屋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与外面的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精神一振。】

    【“这汴京的天气,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一日之间,鹅毛大雪便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张源来熟络地寒暄着,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观公子,这半月来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今日好不容易才得空登门拜访。”】

    【你微笑着点头回应:“本就准备过几日就让梧桐去给张先生拜个早年。”】

    【你的目光转向何孝,笑容真挚道:“何先生,也是好久不见了,别来无恙?”】

    【何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但随即恢复了常态,连忙拱手道:“观公子,几日不见,您的气色倒是越发好了。”】

    【张源来也点头附和,目光在你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眼前的少年,头上束着简单的发簪,黑发如瀑,披散在肩头,面如冠玉。】

    【与往日儒雅清静的气质相比,现在面容白里透红,多了几分朝气勃勃,少了几分文弱。】

    【若不是一身衣物打扮颇为“磕碜”,真如同九大姓养出的公子哥。】

    【二人落座于炕上!】

    【张源来自然而然地拿起水壶,烧水泡茶,还不忘为何孝也准备了一杯。】

    【他一边也留意着何孝的神色。平日里那个长袖善舞、谈笑风生的何兄,此时却显得有些局促。】

    【张源来自然知道心知肚明这其中的缘由。】

    【想当时,谢观眼不能见物,他与何孝二人轮流为其读书,本是一段难得的善缘。】

    【然而,何孝此人,向来精明,喜欢计算得失,觉得谢府这位庶子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又不得主母宠爱,不值得他花费太多心思去结交。】

    【因此,在谢观眼睛复明之后,他便渐渐疏远了这段关系,只当是个陌路。】

    【想不到的是!】

    【一个多月前在月华轩的那次苏云举办的草堂诗会赏诗词,其中压轴出场的便是这位观少爷的残词,这段时间流传甚广。】

    【尤其是那句“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更是激起了无数不得志才子的心绪,他们争相朗诵。】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更是让人心生向往,不少人想要补足后文,以续其意。】

    【谢观之名倒是在西厢楼有了些名声。】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对其称赞有加,也有嘲讽之人,尤其是和草堂诗会不对付的几家诗会,宣扬道:】

    【“一句两句如同“残汁剩羹”,这种不过是窑窟里面烧出来的残次品,登不了大雅之堂。”】

    【但就在这些争议声中,随着一位混迹于西凤楼的凤评家金子叹夸赞道:“谢观抄录的字迹来看,竟有几分二先生的风骨。”】

    【一时间谢观之名又被提及。】

    【他们开始好奇,这位谢府谢观究竟是何许人也,甚至名字都是从未耳闻。】

    【最后多方打听,谢观不过是谢家的一个庶子,一个还未及冠的少年人,引得不少人心中生出轻视之意。】

    【更有甚者,添油加醋地散布着关于谢观的谣言,说他不过是个在院中读书,从未进过学堂,被谢府视为“无德无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