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学业考核,何谓志士仁人? (第2/3页)
】
【谢人凤一声轻笑,眼神蔑视,谢观不过是在小院独自读书,未曾有幸得遇名师点拨。】
【要知道!】
【儒家之道,博大精深,历代名师辈出,一辈辈人苦心钻研,仅凭一己之力闭门造车,又能悟出何种高深学问?】
【袁夫人眼神倏地变得凌厉,脑海中想起忆起,谢观似乎尚未启蒙受教。】
【此事一旦浮出水面,必将掀起不小风波。】
【在汴京这文风鼎盛、书院所在之地,主母阻挠孩童求学,无疑是件大事。】
【更何况此事发生在被誉为天下楷模的九大姓之一的谢家,这无疑将成为轰动汴京的丑闻,令谢家颜面扫地。】
【可是此事在府中应属秘而不宣,少有人知,莫非这谢观私下里与二院有所牵连?否则赵夫人怎会突然在此刻发难!】
【难不成这该死的祸儿,敢私通二院,欺负主母!】
【“今日府中事务繁多,此事暂且搁置吧。”袁夫人缓缓言道:“老太君也感疲惫,此事便作罢吧。”】
【赵夫人已起身,脸上笑容灿烂,“只是些许小事,自是不会耽误。”】
【赵家有人随声附和道:“正是如此,能亲眼目睹连镜月先生与司马节度使都交口称赞的少年英才,我们怎么会岂能放过此等机会。”】
【赵家作为赵夫人的娘家,自然有人为她的话撑腰助威。】
【诸葛间也是想见一见谢观的才华,西边剑南道妖魔的战事,是他偶然预料,还是真腹有才华。】
【诸葛间微微颔首,道:“不过是考校一番学问罢了,无甚大碍。”】
【一时间,厅内气氛变得微妙而复杂,各人心怀心思。】
【袁夫人转身望向老太君,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老太君,您看这……”】
【如今谢鸿回府,谢老太君竟出乎意料地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照顾二院的颜面。】
【袁夫人无奈道:“谢观不过是个尚未及冠的少年,而诸位皆是当世名家,他恐怕难以应对,此举恐有‘小儿辩日’之嫌。”】
【赵夫人回到座位上,目光转向谢鸿,轻声问道:“老爷,您觉得此事如何?”】
【谢鸿今日进入正厅后一直沉默不语,此时环视一周后,看了看诸葛间脸上的神情,竟然缓缓点了点头。】
【赵夫人脸上绽放出欣喜之色。】
【袁夫人心中暗叫不妙,却已无力阻止此事的发生。】
【只得嘱咐道:“谢观,你需认真作答,若心中拿捏不定,宁可不予回答,也莫要让在座的贵宾看笑话,失了谢府的脸面。”】
【你略作沉思后,答道:“母亲放心,谢观省的。”】
【谢原在座椅上颇显兴致,好奇地想知道会向观弟提出怎样的问题。】
【诸葛间起身道:“袁夫人,不如就由我出题吧。”】
【袁夫人瞥见赵夫人脸上那得意的神色,心中早已不耐。】
【今日大院之事已成定局,二院即便出些风头也无妨。】
【只是希望谢观莫要太过无能,若是一会儿支支吾吾,要是连累她这位主母也难以收场,必要治他一个“不学无术”之罪。】
【谢观母亲去世后,她就没有再去理这个遗留下祸端,怕落下个“凶妇”的名声,今日之后她不妨做一做这个恶人。】
【袁夫人见状也别无他法,只得坐在椅子上一手扶着额头,略显无奈。】
【“那就有劳镜月先生了。”】
【诸葛间步至厅中,目光落在少年身上,缓缓道:“我并非有意为难于你,只是这世间真金都不惧大火淬炼。”】
【“你苦读多年,大齐以儒治国,想必对儒家典籍已有颇深的体悟,我今日欲考校于你。”】
【“谢观,你可有信心应对?”】
【梧桐却有些紧张,她虽知道观少爷勤勉读书,可是在场如此多的大人物,不知道少爷的回答,能否让他们满意。】
【这位镜月先生也是当世大儒,不禁为其捏了把汗。】
【司马亭好整以暇,多有期待。】
【在亭中能说出,“自开天辟地以来,百家先贤之音,在我耳畔回响已足足八千年。无论是将相王侯,贩夫走卒,抑或是一国之君。谢观,皆请他们落座!”的少年,又会如何应对。】
【谢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