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9章 太子报仇,从早到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9章 太子报仇,从早到晚 (第3/3页)

本就是陛下的授意?可……为什么呀?

    一想到胶西国那个死地,一想到自己必须要辞官……他奋斗了一辈子,岂能辞官?

    他还要位居三公,怎能辞官!

    不甘、欲望、憎恨、恐惧、疑问种种情绪,塞满了孔安国的内心,以至于他浑浑噩噩出了北宫门都不知道。

    还是一位好心人叫醒了他。

    “谏大夫?”

    孔安国循声望去,涣散的眼神瞬间聚焦,诸多情绪独留下两种挂在脸上——怨,恨!

    怨气滔天的怨,恨火攻心的恨。

    “谏大夫不要动怒嘛,太子殿下对你可是关爱有加。”水衡都尉丞张贺说着体贴话,脸上却冷得很。

    他晃了晃手上奏疏,又道:“瞧瞧,举荐你升任二千石还不算,念你忠于王事、勤勉治政,殿下出面请求,还要把你敢于规劝诸侯王的事迹,刊印上邸报呢。”

    “不亏是和董仲舒一样的大儒,厉害,今后定让你名扬天下!”

    “嘿!”

    晒笑一声,张贺拍了拍孔安国僵硬的肩膀,低声道:“太子托我带句话:蹦的最欢实,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可千万不能辞官,否则……”

    否则一个和董仲舒一样的大儒、被架上火烤的大儒,不落个懦弱无能的评价,也会声名狼藉!

    大儒、大儒,靠的就是名声二字。

    名声臭了,孔安国辞官回乡、著书养望、再寻机复起的机会,只会胎死腹中!

    北宫门外。

    孔安国一人呆立当场,手脚冰凉,虚汗直冒,黏腻的衣襟贴在身上,面如死灰的孔安国再无往日大儒风范。

    此时此刻,他不禁去想:自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一代经学大家,为何要受此蹉跎?

    遭奸人陷害,为何无处伸冤?

    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就因为他刘据是太子,就能为所欲为、一手遮天吗!?

    孔安国开始愤怒,开始怨恨。

    他恨命运不公、天子不明、太子为非作歹!

    天下之大,竟无一处仁人志士栖身之所!无一处他孔安国存身之地!放眼望去,天下尽是鬼蜮!?

    孔安国愤怒,怒火冲天!

    满腔热血无报国之门,一身清白无伸冤之地,偏执与怨念直冲大脑,胸口剧烈起伏之下,他猛地看向这未央宫的城墙。

    无处报、无处伸。

    他何不一头撞死在这未央宫外,让天下人看看、看看他孔子国的拳拳之心!

    这一刻。

    眼眶发红、神色决绝的大儒扶着城墙,下一刻……

    一阵冷风吹来。

    孔安国猛地打了个寒颤,他摸了摸宫墙表面,怔然良久,“这墙……太凉。”

    望着他离开的身影,宫门下两名守卫对视一眼,一个挑眉,是在问:‘这人有病吧?’

    另一个撇嘴,是在回:‘可不是嘛。’

    ……

    大行令府。

    宋贾快步走进公房,急声道:“明公,陛下没有接见孔安国。”

    书案后的李广利顿时皱眉,“有话传出来吗?”

    “没有。”

    宋贾摇头,神情凝重道:“看这情形,陛下多半是把孔安国当作兑子,弥补给太子宫了。”

    李广利面露烦闷,脸色很是不好看,过了会儿才压下不快,冷冷道:“兑便兑,毕竟那是太子嘛。”

    宋贾唯有颔首。

    事已至此,只能认栽,之前孔安国来求助时,宋贾就意识到自己那个老师恐怕要遭。

    升任胶西国相,放在明面上说一千道一万,那都是提拔,陛下兄长的名头放在那儿,永远都不可能是栽赃!

    “等孔安国回来,明公仍需安抚,说不定他能在胶西王手里活下来。”宋贾建言道。

    李广利点头,“那是……”

    “家主!家主!”

    话到一半,公房外忽然传来喊叫声,着实不成体统,也没点规矩,但听到那个独特的称呼,李广利耐住性子。

    片刻间。

    门外奔进一个管事模样的男子,不等喘匀了气就焦急道:“家主不好了,四郎闯了大祸!你快回去看看吧!”

    嗯?

    李广利猛然站起,眼中惊疑不定,不知为何,他此刻太阳穴突突直跳,心中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安感!

    还没完?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