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活在坎上的大将军 (第2/3页)
的经历,可能会让她对太医院有排斥心理,不愿来,而那两个仓公弟子,皇帝这会儿不想让他们来了!
齐王刘次昌。
于元朔二年自杀,齐国废除。
那一年,皇帝颁布了《推恩令》,同样是那一年,明知主父偃和齐王有仇,皇帝还是派了主父偃担任齐国相。
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主父偃没有让皇帝失望,他到了齐国后不久,齐王自杀了……
那一年。
主父偃献祭了两个诸侯王,一个燕王,一个齐王。
当然,这两位并非是被栽赃陷害,他们犯下的事情恶心至极,也算罪有应得。
燕王刘定国与自己父亲的姬妾通奸,同时,与子女三人奸;齐王刘次昌一丘之貉,与自己胞姐奸……
此类人,死也就死了。
死不足惜。
他们的死亡在当初引起过什么风波,已经是过去事,也不必谈,可遗留的余波影响到了今日,却不得不重视。
主父偃‘献祭’齐王的过程中,有皇帝的手笔,让齐王的侍医以后给自己诊断,皇帝有点膈应。
而且……
“朕记得,仓公是临淄人,他那两位弟子?”
“回父皇,都是临淄人。”
齐地人士,还曾担任过齐王的多年侍医,刘彻重新拿起酒盏,脸上的热络已经不见踪影,不咸不淡道:
“你问问吧,他们不愿来也不强求。”
说话是门艺术。 跟皇帝说话,既是艺术,也是门技术。
刘据肯定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招揽的人才,花了大笔钱财、又推心置腹培养的人才,被皇帝老爹挖走。
可他不能明说,怎么办?
只好点几句,让皇帝自己打消挖人的念头。
等刘据将陛下有意征辟的事情告知时,义妁不出意外的婉言拒绝,唐安、宋邑两个老头也说:
“不去不去!”
“老夫待在博望苑挺好的,这儿啥都有。”
皇帝的好意他们心领了,也拒绝了,但面子还是要卖一点的,派了几个徒弟入太医院。
就是吧。
被挑出来的那几个徒弟,一脸不情愿,不是他们不想做官,也不是他们留恋博望苑的优厚待遇。
单纯是……在太子手下当差,顶多挨骂,给皇帝做事,一着不慎可是要砍头的呀!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