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第一阳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第一阳谋 (第2/3页)

  人力财力都远远不够。

    因此,到了最后,都护不得不将人数降低到了三千人。

    从三十万到三千人,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组织三千人去,花费就已经十分庞大了。

    不过都护承诺,等第一批人出去,若他们表现的好了,将来会陆续会让更多人出去的。

    不要怕没有活干,光是这一条铁路,都不知要修多长时间。

    并且,将来华夏的铁路只会越修越多,遍布全国各地,怎么可能只修建这一条铁路呢?

    听到这个消息,才让心焦不已,唯恐选不到自己的交趾百姓,稍稍放心下来。

    不多时,安南都护便按照地域,挑选出三千百姓来。

    然后组织这些人,前往中原,修建铁路。

    这三千人,不仅仅是带着自己家人的祝福走的,他们同样也是安南百姓的希望。

    因为只要他们表现好了,后续安南百姓,就能有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

    这三千人,可谓是他们安南百姓的先头兵。

    且说贾琮布局安南,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安南。

    他事先早就做过许多部署的。

    很快,铁路部——这也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并且单独独立于六部之外。

    三省六部,是华夏官僚体系的基础构建。

    不过因为新学和新生事物的诞生,贾琮在三省六部之外,独立出来几个部门。

    而这些部门,单独向他自己负责。

    这样一来,实际等于贾琮的皇权,越来越大。

    不过在华夏发展的思路上,也惟有贾琮这个皇帝乾纲独断,才能带领华夏更好的发展。

    毕竟,底下的大臣们,可没有贾琮的深远眼光。

    因此,贾琮自然也是吩咐过铁路部的。

    对安南百姓,一路绿灯,多有优待。

    当然了,基本待遇是一样的。

    不过在安置方面,更用心了一些罢了。

    并且可以吸收一部分安南人,在铁路干线上工作。

    比方说巡线员等等职务。

    他们安了家之后,自然会离开安南,在中原定居。

    并且,铁路部还引导安南百姓,他们出来了,未必都要打工的。

    比方说,他们有没有谁有一技之长的?

    有没有做饭特别好吃的?

    完全可以在合适的地段,开一个小吃摊位嘛!

    因为修建铁路,人口众多,只要口味好,能够得到大家认可,赚的只会比打工更多。

    并且,也不仅仅局限于开小吃摊位嘛!

    衣服还有其他的一些,都是可以的。

    在铁路部的引导之下,这三千安南百姓,很快便是被安顿下来。

    倒是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安南人,选择了开设摊位。

    要知道,他们能够从三十万安南百姓中脱颖而出,本身就证明他们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么自身能力强,交际广,要么背后有关系。

    而自身能力强的,占了绝大多数。

    毕竟这只是一个外出务工的机会罢了,若果真关系很强大的,也不屑于出面争夺这个机会也就是了。

    这些人,都在铁路部的帮助之下,开设了各种摊位。

    并且有铁路部暗中关照,他们的摊位生意,竟然越做越是红火。

    另外,还有十分之一的人,被选出来,当做铁路部门的职工在培养。

    这倒不完全是特意照顾。

    实际上,安南百姓,在某些地方,的确是有自身长处的。

    他们可不止是长相难看而已。

    另外,剩下的安南百姓,也都十分勤奋。

    他们之中,有一少部分人是识字的。

    并且在铁路部的引导之下,他们也知道了新学的重要性。

    这些人,开始自学起新学来。

    而铁路部的人决定,等这些人全部学出来之后,便提拔他们当个小头目。

    而这,其实便是贾琮的谋划。

    他可不仅仅是要这三千人都安顿好而已,并且还要这三千人,都发展的很好。

    若只是外出打工,赚点小钱回去,吸引力未必就有多强的。

    贾琮要他们只要走出家门,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将来等这三千人回家之后,然后让安南百姓发现,这里面,竟然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都出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