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御人 (第2/3页)
的浅浅的,其实也就是弯了一下嘴角,连一个笑容都称不上,只是柔和了些逼人的许棱角,那份俊秀凸显出来,神清骨秀意蕴深长。
可是苏日暮就是看呆了,墨黑明亮的瞳仁里划过了一缕缕流光,似乎被瞬间拖回了久远的年代。
一直没有松开他的手的甄侦干脆反手一握,将他整个手都包在自己的掌心。
或许旁人不清楚,但是他和阜远舟都看清了他眼中的神色。
那种……
回忆的痕迹,莫名的哀恸。
揪人心肺。
只是片刻,苏日暮便被手上的温度一灼,回过神来。
正好柳天晴道:“母上是江南人。”
不过苏日暮却听得眼神一动,“能……冒昧问问,令尊是……”
“我没有父亲。”柳天晴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简短,说这话时,神色没有一丝不自然,好像一个人生下来没有父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苏日暮怔了一下,“……那你是随母姓?”
这个人真奇怪,好像很在意他的来历……柳天晴这般想,却不知是什么原因,居然也没有那种被人追问的厌恶感,反而老老实实道:“不知道。”
更奇怪的大概是……他竟然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不知道?”苏日暮大惑不解,“那令堂……”
柳天晴继续摇头,道:“不知道,娘亲没说过她的名字,也没说过父亲是谁。”
苏日暮还想问些什么,不过觉得初次见面这样已经太冒昧了,于是把一肚子疑问暂时咽下肚子里——子诤是武试监考官,待会儿找他要柳天晴的住址信息好了……
所以他歉意地对柳天晴笑笑,“抱歉,失礼了,因为……你实在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哦。”柳天晴点点头,也不打算追问那位故人是谁。
他的好奇心从来都是用在剑上的。
阜远舟及时把这个诡异的局面拉回正常,“柳小公子应该还没用过午饭吧?不介意的话,就在这里吃吧。”
柳天晴的目光又是炯炯地落到他身上,没有那种酸溜溜的客套词,大大方方颔首,入席,“多谢前辈。”
连晋:“……”
庄若虚:“……”
他们是不是,从头到尾都被忽略了呢?
……
皇宫,御书房。
右相庄德治将一份名单递上,“陛下,这就是这次文试所有进士的排名名单。”
阜怀尧打开册子,目光忽的落在一处,停顿片刻,才接着往下看,最后合拢,淡淡问:“已经确认无误了?”
“是的,陛下。”庄德治颔首。
“既然如此,明天就发皇榜吧。”
“老臣遵旨。”
又是一轮会试结束,有人高折桂冠,有人名落孙山,几家欢喜几家愁,人生百态不过如此。
说完了文试的事,庄德治捋了捋胡须,道:“关于老臣曾经提过告老还乡一事,不知陛下考虑得如何了?”
闻言,阜怀尧手中朱笔一顿,他抬起眸来,望向下方的老者,“庄卿乃我朝元老,德高望重,处事公正,担任右相多年劳苦功高,各位卿家也是心悦诚服,朕方登基,立足未稳,尚需庄卿统御百官,庄卿能不能多留些时日?”
“陛下说笑了,”庄德治摇摇头,“陛下贵为皇太子之时已经摄政多年,在朝中威望甚高,手下能人辈出,百官臣服,岂会有立足未稳这一说法?”
阜怀尧沉吟片刻,“庄卿已经决意要告老还乡?”
“老臣已经太老了,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庄德治笑了笑,眼神慈爱,“陛下正是风华正茂大施拳脚的好时候,兼之左膀右臂不计其数,老臣自是放心走了。”
做了几十年官,总羡慕着携着老伴闲情山水的日子,若非不放心年迈的先帝和幼小的太子,几年前他早就走了。
阜怀尧难得苦笑了一下,“看来朕是留不住你了。”
“想必陛下已经早有准备了。”庄德治淡笑道。
“庄卿也不是无责任心之人。”阜怀尧看着他,“右相之位,卿家有何高见?”
庄德治眼里精光一闪,“老臣心里倒是有一个恰当的人选。”
“谁?”
“宁王。”
“哦?”阜怀尧心里一动,“为什么?”
“原因无他,适合罢了。”庄德治如是道,似乎成竹在胸,“老臣斗胆揣测圣意,陛下您也有这样的想法吧。”
阜怀尧不动声色,“庄卿这么有把握?”
庄德治意味深长,“论资历,论地位,论能力,论人心,非宁王莫属。”
有些人好似天生就是无所不能的一般,只要他们出马,就没有人觉得他们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