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五章 咸阳城外,盛世前的鼓角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五章 咸阳城外,盛世前的鼓角声 (第2/3页)

到这一点。

    “三四个孩子,只能一个养大。”

    王青山已亲手掩埋不少婴儿,有些弃婴一送到济生堂,就已无药可救。

    “布局慈幼堂,任重而道远!”

    李瑄缓缓说道。

    他心中的计划,穷其一生,不知能否普及。

    尽快让所有慈幼堂拥有棉衣棉被。

    牛奶通过消毒,制成奶粉,到达慈幼堂,才能使夭折率降低。

    同样,也可应用于普通百姓家中。

    在慈幼堂外转一圈,李瑄看到慈幼堂的耕地。

    一共上百亩,由王青山和雇佣的妇女耕种。

    很一般,需要官府补助。

    等慈幼堂的孩子长大后,还需要分配一些田地。

    窥一斑而见全豹,李瑄通过临近长安的咸阳慈幼堂,已经差不多可以预料诸郡慈幼堂的状况。

    地方上,慈幼堂只是普及到郡。

    一郡养一个慈幼堂,一定是很容易的,就看地方上有没有心。

    “咸阳令有无来过慈幼堂?”

    李瑄在田地中看一番,他突然问王青山。

    “前任咸阳令未来过,去年新任咸阳令继任的时候来过一次,今年过年时又派人送一些肉食。以前缺衣少食,自新县令来后,倒不缺少了。”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原本的县令,不过是巴结杨氏而得官位。

    李隆基西逃到时候,他看势头不对,直接逃命。

    李瑄听后,暗暗点头。

    他记得新任咸阳令是李廙。

    李廙是李世民的玄孙,同时也是宰相刘晏的妹夫。

    任他为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不是李廙的背景身份,而是李瑄看重李廙的清廉和能干,认为他能治理好他规划的咸阳。

    后世,刘晏拜访妹夫李廙的时候。他看到李廙家中的门帘十分破旧,几乎都要断裂,却还在使用。于是命属下测量门的尺寸,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

    本来也不是值钱的东西,又有妹夫的关系,但刘晏怕李廙清廉拒绝,一连三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济生堂在咸阳城外十五里,靠近一个叫灵木乡的乡里,李瑄已经来济生堂好久了,李廙也没过来拜见他。

    当天,李瑄的队伍驻扎在济生堂周围。

    他在日落黄昏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吃肉时的欢呼雀跃,不免感触。

    第二日,李瑄的队伍离开慈幼堂,前往咸阳城。

    他离开的时候,一众孩子趴在木栏杆旁,望着李瑄车驾离去的背影。

    这时候,生出朝阳。

    ……

    没多久,李瑄到达咸阳城外,咸阳令李廙携官吏出城迎接。

    “臣拜见至尊!”

    “朕昨日已到咸阳慈幼堂,为何不来见朕?”

    李瑄一见李廙,就向这位同辈亲戚问道。

    “至尊未有召见,臣不能撇下县中事务前去。”

    李廙向李瑄拱手回答道。

    “你说得有道理。”

    李瑄点了点头,李廙在门外见李瑄,是为人臣的礼节。

    “咸阳城先不入,带我去看咸阳工园。”

    李瑄去过咸阳多次,不打算入咸阳城,他来此的主要目的为咸阳工园。

    这是李瑄为秦王府时候,下令建立的工厂林区。

    不再是凉州城外、龟兹城外一样的小作坊,而是有一定规模的工厂。

    会从西域调遣一些匠人、工人。

    在咸阳地区,分三个园区,分别在咸阳城的东、西、南。

    西面为炼钢厂、纺织厂、制衣厂、皮革厂、颜料厂、琉璃厂、雕版厂、瓷器厂、玉器厂、蜂窝煤厂等等工业厂。

    东面为强弩厂、弓箭厂、盔甲厂、兵器厂、铁器厂、战车厂、铸币厂等秘密禁地。

    南面为蒸馏酒厂、葡萄酒厂、各种美酒厂、牛肉干厂、糖厂、油厂、香料厂、蜜饯厂、坚果厂等食品厂。

    全部都是国家出资建立。

    将来还有更多工厂。

    李瑄已经组织工匠,改革炼钢。许多不知具体,但大唐已经从波斯掌握乌兹钢技术,李瑄可以按照知识,安排数十组人,一次次去实验更好的钢铁。

    他专门组织工匠,在河东、关中,探测铁矿、铜矿、煤矿,以及一些其他有色金属。

    同时,李瑄正式开始准备火药。

    寻找硝、硫磺。

    李瑄清楚的记得硝的比例占据大半,硫磺最少,其次木炭。

    通过比例,一次次试验,去测试火药威力。

    太深奥的,李瑄不会。

    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李瑄穿越而来的时候,就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以防止被岁月摩擦掉。

    他身为穿越者,不把这些搞出来,显得跟智障一样。

    就算他这一代不能成功,但他希望能后人继承下去。

    这些工厂,一共动用数万人建筑。

    只要建成,不仅能使许多百姓有更好的生计,还能为国家谋利。

    如丝绸、瓷器、肥皂等,销往西域、河中、天竺、波斯等地区,是不愁卖不掉的。

    一些稀奇的物品,可以卖到两京地区,一样有价无市。

    “咸阳拱卫长安,等三园区建立完成,都是好买卖,咸阳也因此可惜富庶。”

    李瑄先后视察三园区后,向咸阳令李廙说道。

    看起来进度可以。

    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煤矿、铁矿,交通重要。

    依靠关中所有的物品,可以全部运送到这些厂加工。

    另外就是,一旦完成制造,非常容易到长安城销卖。

    又可以被胡商买有,通过丝绸之路,出玉门关。

    “国家以亿钱计,建立大坊。以长远来看,必然会福泽百姓。至尊英明决断。”

    李廙向李瑄回答道。

    这些工厂不是一时冲动建立的,西域龟兹的琉璃、肥皂,是长安中的贵物。

    在长安旁边建立这种厂,明眼人都知道能赚钱。

    在丝绸之路上,丝绸、瓷器如黄金一样有价值,稳赚不赔。

    其他种种,朝廷都有销路,才敢建筑。

    “咸阳的豪贵们对摊丁入亩如何看?”

    李瑄不再提咸阳的工园,而是问关于摊丁入亩的事情。

    “咸阳距离长安太近,皇帝曾在此狩猎,也是王公贵族经常游玩之地。至尊所言豪贵皆指这些……”

    李廙暗指咸阳大部分耕地属于王公贵族,普通百姓没有足够多地可摊。

    在摊丁入亩政策下,百姓有足够的耕地,才能官民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