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精准的提前量 (第3/3页)
相向而行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归队”,到时危险就小得多。
但“鱼雷飞机”显然不会放虎归山,又有4架放慢速度低空逼近其侧舷。
……
康德拉少校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
“巴勒姆”号似乎有丰富的躲避鱼雷的经验,他知道大角度迎上鱼雷即便被命中也大概率不会爆炸。
这其实是在冒险,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它撞上了是否会爆炸,人们通常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现在麻烦了。
没人能确定“巴勒姆”号往左避还是往右躲,即便4架“鱼雷飞机”同时进攻也未必能命中。
更重要的是“巴勒姆”号超功率行驶时速度能达到26节,这速度甚至超过部分驱逐舰。
望了望另一侧排成“一字”靠近的英军舰群,康德拉当即打手势将指挥权交给副队长,接着一拉机头离开了机群。
他在空中计算舰群的速度,盯着舰群中为“巴勒姆”号留出的一个空位,甚至还沿着舰群走向飞了一次估算时间。
接着在心里默默计算,并用英军军舰的间隔作为自己“标尺”,哪怕下方机枪和“砰砰”炮响成一团也无法影响他的“探索”和尝试。
然后,康德拉看准时间降低高度,保持平稳飞行一段时间后投下机腹下的鱼雷再一甩机尾拉升。
……
是时正是“巴勒姆”又一次甩掉4架“鱼雷飞机”联合攻击的时候,所有船员发出一声欢呼。
他们马上就能“归队”了。
只要回到舰队中,防空火力将比现在多得多,同时两侧还有其它军舰挡着,“鱼雷飞机”很难“见缝插针”展开精准攻击。
就是说他们安全了。
然而,就在“巴勒姆”号即将返回队列时,忽然有船员大喊:“鱼雷,左舷鱼雷……”
“怎么回事?”弗雷迪中将脸色一变,左舷分明没飞机,为什么会有鱼雷?
还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左舷传来“轰”一声闷响,同时激起一片海浪,“巴勒姆”号舰身剧烈的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