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必须进步 必须改造 (第2/3页)
基层公社里面任职三年,把一个落后的公社领导成了一个先进公社的业绩,王书辉也不得不承认,对于人民群众的改造工作还不够严,还不够狠,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了。
听说过饱暖思****的,没听说过饱暖思学习的。孔二先生身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交替时代里,也说出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这种话来,可见懒惰这种人性中恶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
想要把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过上好日子之后就想往下出溜的人,改造成为一放松下来就想学习想进步的人,这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
可是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王书辉认为,人性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一个借口。吃生肉,吃泥土,这是一种基于人性的返祖现象,可是难道说这种基于人性的返祖就是正确的吗?
人类本身也是在通过劳动不断的改造自己,才实现了人类自身的进步的。如果总是拿人性做借口,人类恐怕早就在坚持着茹毛饮血的古老习惯过程中,在物种进化的竞争中全部都灭绝了。
所以当王书辉考察完基层情况回到新京特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奖勤罚懒的方针,进步一部的改造人民群众和推动人民群众进步的讲话,就成了复兴党上下全面学习的文件了。
勤快的,上进的,认真的,有追求的人,复兴党就要宣传他们,树立他们,从精神和物质上全面的奖励他们,让他们更加的进步更加的努力。那些懒惰的,落后的,温饱既安的,那些满足于一个饱两个倒,一个礼拜洗一次澡的落后分子,就要接受惩罚,就要接受改造。
复兴党自己要求进步,同时也要求全中国的人民群众必须和复兴党一起进步。
你说你就想过个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子子由由的散淡生活,这也不是不可以。等到你六十五岁以后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再说吧。
在新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需劳动、训练、学习文化知识,不断的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复兴党确确实实的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生活,但是在复兴党治下生活,还真就不一定有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生活痛快。
在封建社会里的地主老财们固然非常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人民群众,可是地主老财们也不会像复兴党这样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给严格的管起来。
比如说,老百姓自己的孩子,老百姓自己没有抚养权和教育权这个问题。
虽然复兴党给每个家庭都发放了教育和抚养补助,在法律上买断了老百姓对自己子女的抚养权和教育权。这种把人家的孩子强行夺走的行为,在作为父母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是好事情,但当大家都过上了具有自己抚养子女的能力的新生活后,这样的做法,却是显得有些残忍。
再比如说,强行分家的情况。原本在老百姓没有谋生能力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是家庭的巨大负担,复兴党把大家庭分割成两口人的小家庭的做法在当时是缓解了老百姓的生存压力的。可是当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以后,这种强行分割家庭,把一个大家庭分割成在不同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小家庭的做法,就成了一种让老百姓诟病的做法了。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两个最让目前新中国人民群众诟病的政策,却是复兴党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彻底的摧毁和消灭封建主义的手段。
在复兴党建立起从育婴院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少年军,从少年军到大中专院校的全面教育体系之后,新中国的所有新生儿,都成了全面接受现代化文化教育和训练培养的完全意义上的工业人口了。
而且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讲,父母就是再怎么对儿女有着深沉的爱,可是父母能够和专业的受过长期培训的育婴人员相比较吗?父母能够像医疗人员那样全面的照顾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吗?父母具备足够的文化和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
王书辉的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固然有他作为一个孤儿的心理阴影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政策和制度,也确实是在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化人才的手段。
不说别的,目前阶段里,无论是从西山基地里出来的年轻人还是从湖北根据地的国家教育体系里出来的年轻人,现在都在全面的成为复兴党的中坚力量。
别说他们比他们的父母更优秀更进步了,就是和王书辉早年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