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在山东2 (第2/3页)
这个人和大明朝的一般文官还有点不一样。大明朝的一般文官都敢于骂皇帝赚廷杖,但是面对他们自己在官场上的上司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比狗还三孙子对不起二汪了。孙国桢这个人的奇葩之处就在于,他对于皇帝的看法非常的客观。对于皇帝,他采取的是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对于他自己的上司,他却是敢于直言抗上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那个袁崇焕大忽悠,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集中,连朝廷正式任命的重镇总兵都可以在没有任何依据和中央命令的情况下直接砍头,那么像孙国桢这样的刺头,就必然的要在袁崇焕那里吃钉子,穿小鞋了。
所以从袁崇焕重新上任以来,两者之间的冲突就越来越严重。虽然在登莱地面上孙国桢的下属们都不太敢和他对着干,但是热爱党争,对排斥异己变态热衷的东林党人袁崇焕和袁崇焕的大后台他的老师孙承宗都是东林党人,却在他们得势的情况下大肆对孙国桢进行了打击和弹劾。
作为一个“做事的人”,别看孙国桢也是江南地区的出身,可是他对只知道党争什么正事儿也不干的东林党特别的厌恶。对于孙国桢来说,他认为国朝从万历晚年到现如今的国事越来越坏,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党争上面,东林党人要负主要的责任。
虽然厌恶党争,但是孙国桢也知道,在如今的大明朝里,想要稳稳当当的当个官儿做点实事儿,背后没人,不投靠个什么势力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所以面对如今的情况,孙国桢也知道自己在登莱巡抚的任上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甚至于在自己在大明朝廷里的政治生涯离彻底的结束也不远了。
孙国桢有时候也在想,这个登莱巡抚的位置也真正是个倒霉的位置。从登莱首任巡抚陶朗先开始,袁可立武之望李嵩,自己的这些个前辈,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的。不是直接丢了性命,就是南京养老罢官回家的。甚至于从天启元年登莱巡抚的职位设置以来,算上自己这五任巡抚,都没有任职时间超过两年的。
这么一想,孙国桢又觉得自己干了不到两年就下台也是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