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 (第2/3页)
现代有个叫张小花的作家说的就非常有道理。这古代人长成什么样,想要通过现代的雕塑绘画去了解,那就是妄想仙源农场。一个长胡子老大爷的雕塑,除了姿势有些差别之外,老子、孔子、孙思邈、李时珍等人其实都是这么一个长差不多的老头形象。搞雕塑的人很可能是为了省事,把这些古代人雕塑都用的一个模子造出来了。
复兴军参谋们和大部分指战员,可能对于张献忠的部队没什么压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演习的经验对情况进行应对。王书辉可能对于这个名气大争议多的古代人有点小兴趣,不过他也就是偶尔用望远镜往对面的人群里望一望。
这倒不是王书辉瞧不起张献忠的农民军。毕竟就张献忠部队的装备水平上看,特别是从那些作为炮灰被裹挟组织起来的流民的状况来看,叫他们军队就绝是算不上的。确实只能用人群来形容和定义他们。
王书辉和复兴军方面可以对上万人的农民军平静对待。但是作为这一万人以上的农民军的首领,张献忠面对着复兴军构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水准以上的,由多道铁丝网,战壕和机枪堡垒和火炮阵地组成的防御工事,却没有一丁点儿平静面对的可能。
在和复兴军接触之前,张献忠当然不知道复兴军使用的是全金属子弹的单发步枪,配备了手榴弹、近代机枪和填装烈性乍药的炮弹的近现代火炮。可是光是看着复兴军这种里三层外三层,战壕和铁丝网密布,但是却看不到一个人的阵地,张献忠就感到非常的惊疑不定。
张献忠和他的手下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战壕战。他们也完全理解不了近现代战争。可是他智力又不是不正常,他自然能够明白,复兴军的这种防御工事,很明显是某种人为的防御性的安排。要是复兴军的阵地上站了一大堆人还好说,可问题是,所有人都躲进了战壕和工事的复兴军阵地上是一幅静悄悄的荒无人烟的状况。
对于张献忠和他的手下们来说,这种况状实在太反常了。
其实,就目前复兴军在一百年内可能遇到的各种古今中外的各种敌人来说,目前复兴军的战术都有点过于超前了。对方不可能有可爆炸的烈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