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 (第2/3页)
定的报答天启皇帝的知遇之恩的因素。
1627年九月的魏忠贤还不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得个分尸示众的悲惨下场。他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天顺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那样的人。他觉得自己是嘉靖朝的黄锦、万历朝的冯保这样的人。黄锦和冯保都在当时掌握着巨大的权威和势力,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皇帝的授意。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在认识到新皇并没有准备遵从先皇的遗嘱重用自己的意思,并且还非常厌恶自己之后,已经做出了所有努力的魏忠贤心灰意冷。他已经不再在乎朝政的事情了。魏忠贤默默的等着新皇的人手接管自己手中的内外权力,为自己被发配到南京看守皇陵和种地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魏忠贤,你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朱由检和朱由校不同,他并不是作为太子而存在的。藩王的教育和太子的教育截然不同,虽然小时候,朱由检和作为太子的朱由校接受过一样的讲学待遇,受过相同的儒学教育。可是他并没有相应的官员作为以后政治上的帮手被事先准备好。而且关于怎么做皇帝,怎么处理政务的帝王教育,朱由检也没有接受过。
所以,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深感不安的朱由检缺乏帮手。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他感到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遵从自己哥哥的遗嘱“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依靠魏忠贤的政治智慧,居然成了朱由检唯一的选择。
魏忠贤听到朱由检的话一下子愣住了。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他几乎从来没有向魏忠贤咨询过任何问题。两人之间的交流仅仅就是自己向他汇报一些奏折大事,然后新皇就会不冷不热的把自己打发走,一句多余的话也不会和自己说。今天,新皇居然用一种难得一见的态度询问自己的看法,这让心灰意冷的魏忠贤非常的意外。
不过魏忠贤并不认为这是新皇即将重新重用自己的信号。他知道新皇之所以会询问自己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新皇还没有可靠的帮手。这个重视儒学,简直就像个年轻儒生一般的新皇相信的只有文官大臣。所以他神态冷淡的对朱由检说道:
“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